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专题 > 专题报道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01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表时间: 2023-07-31 10:00 信息来源: 市人社局 人才开发处 浏览字号:

穗人社函〔2023〕355号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广州市委员会:

  贵单位在十四届市政协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高效利用台港澳人力资源擦亮广州乡村振兴新名片的提案》(第1018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并于2023年5月6日赴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广州市委员会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座谈,对接提案单位具体需求。在此沟通基础上,我局于2023年5月30日组织市委台办、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协办单位开展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提案单位详细阐述了提案背景和具体的意见建议,与会单位代表分别进行了协商发言并讨论了具体工作分工任务。经综合前期沟通讨论情况和市委统战部、市委台办、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部门的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积极推动各方面人才返乡入乡

  (一)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2023年3月31日,广州市增城区、白云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揭牌落成,自此,全市重点涉农区共建成区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4个和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26家,进一步拓展引才渠道,培养本土乡村人才,推动人才资源集聚,进一步发挥好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引才聚才育才和服务人才的平台作用。广州市4个区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开设各类人才服务功能区,提供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人才交流活动等“一站式”精准化、专业化人才服务;开展常态化系统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精勤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主动承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等人才培养项目有关培训工作,招募“三支一扶”专业帮扶人员,积极引育高素质本土人才,提升农民创业就业技能,打造有温度的乡村人才之家。

  (二)拓宽乡村人才引进渠道。一是落实支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返乡入乡政策。鼓励各级事业单位拿出一定比例岗位招聘优秀基层服务人员。允许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申领乡村医生执业,允许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可免试申领乡村医生执业证。支持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全市事业单位到企业挂职188人,参与项目合作554人。二是创新实施“三农”人才招聘引进政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六部门印发《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6个部门关于事业单位集聚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见》(穗人社发〔2021〕18号),明确将人员类型划分为优秀村(社区)书记、“三支一扶”人员、社区工作者、优秀基层服务人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者等5类,创新对以上5类群体开展专项招聘,分类实施招聘引进,是2018年中央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第一个市级党委、政府部门印发的以事业单位为平台,全力助推乡村振兴的文件。三是组建乡村规划师人才库。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关于试行乡村规划师和乡村规划联络员制度的通知》(穗规划资源字〔2020〕21号),邀请有村庄规划理论研究背景和村庄规划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设计机构,组建了包含163名乡村规划师的人才库,供各区在配置(或指导镇街配置)乡村规划师时参考使用。在实施村庄规划管理的行政村均配置了乡村规划联络员,充分发挥乡村规划联络员在村民建房报建及批后跟踪管理、反馈村民意愿、乡村风貌管控、村庄规划编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完善涉农人才职称评聘。一是落实涉农职称评审倾斜政策。落实对在乡村工作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不作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到乡村挂职兼职和定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评定依据。二是建立完善涉农职称评审体制机制。落实农村专业人才职称评聘政策措施,分类建立乡村工匠生产应用、经营管理、民间建筑、民间艺术、烹饪等专业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三是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审。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我市2022年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组织全市各区参加2022年度全省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目前累计515名乡村工匠获评职称。

  二、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大力引进港澳台专业人才

  (一)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广州市率先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政策,高层次人才认定、创新创业资助、个税优惠、就业创业补贴和担保贷款、人才绿卡等人才支持项目,向港澳台人才全方位、无差别开放。实施“五乐计划”,全方位支持港澳青年在穗创新创业。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穗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广州惠及台胞60条措施”),发布《广州市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指南》,在积极推动穗台农林合作发展的同时,提出进一步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支持台胞台企参与广州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制定《关于推进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领导小组青年创业就业合作专班台湾青年工作方案》,修订南沙出台的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新十条”措施,并将台湾青年纳入,与港澳青年享受同等待遇。

  (二)积极推动规则衔接。加强与港澳协同,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出台《广州市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港澳人才跨境执业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全市共有港澳医师9名、港澳律师执业73名,通过教师资格认定的港澳居民100名,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港澳居民117名,申请电子导游证的港澳居民39名,建筑领域通过备案在南沙服务的港澳专业人才10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南沙执业获国家相关部门支持。持有港澳相关证券、基金及期货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通过内地相关法规考试可在广州执业。认可台湾涉农专业资格,对涉农专业学位证明、职业资格认证、就业经历等,也予以认可,便利岛内农业人才来穗工作。

  (三)持续深化人事改革。目前针对港澳台人才已取得两大突破:一是可以评职称。在穗工作港澳台专业人才可申报我省所有专业职称,其在境外的工作经历、业绩成果、论文著作均同等有效。今年以南沙为试点,面向全市开展建筑、交通工程领域港澳专业人才职称评价工作,共有29人申报、16人通过评审。二是可以考编制。2020年以来市属事业单位239批次公开招聘全部向港澳居民开放。目前,已有15名港澳居民入编广州事业单位,录用港澳籍编外人员23名。南沙区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聘用高层次急需紧缺港澳人才,还可以单独据实核定绩效工资。目前已有13名港澳居民入编广州事业单位,其中南沙2名。

  (四)全力打造“双创”基地。目前,全市已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52家,吸引港澳创业项目1400多个、青创团队600多个、青年人才3000多名。南沙以“创享湾”为龙头,已建成11个各具特色的港澳青创基地,认定创业孵化基地8家,累计入驻项目(含港澳青年项目)1384个,带动就业9457人次。发挥市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的台青服务总部优势,与广州台湾青年之家、3家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密切联系合作,连续3年成功承办多项涉台品牌交流活动。2022年,就业创业基地新增入驻台青项目29个,新增实习就业创业台青86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组织各类交流活动95场次,参加台青1521人次。

  三、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全面支持“三农”人才创新创业

  (一)搭建穗港澳台交流平台。2011年开始连续举办“广州·台湾商品博览会”,或专设广州博览会台湾展区,2017年开始台湾台东县积极参与广州国际旅游展,省、市领导多次率团在台湾举办“台湾·广东周”、“台湾·广州周”活动,引进销售台湾优质农特产品,深化穗台两地经贸、旅游、农林产业交流合作。穗台两地农村基层组织开展热络交流互访,如2017年以来,台南市玉井区、佳里区、新化区、西港区、新市区和台中市雾峰农会总干事或代表先后来穗考察交流。截至2023年3月,全市农林台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34家,其中种植业13家、林业1家、畜牧业2家、渔业3家、其它副业15家,合同台资1.2亿美元。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将全国24个省(自治区)、139个地级市(州)纳入合作共建,共建配送中心(分中心)20个,认定生产基地1928个、加工企业116个,推动内地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供给港澳,与此同时,积极向台港澳同胞宣传内地发展成就和服务诚意,动员台港澳爱国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内地人员与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各领域、各层次、各渠道的交流交往得以深化,进一步宣传中央“三农”政策和广州乡村振兴成就,进一步增强台港澳同胞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发展道路认同。

  (二)丰富穗港澳台交流活动。2015年起,广州大学与台湾屏东大学牵头穗台两地多所高校、农村发展规划协会共同举办“两岸农村治理研讨会”,迄今已举办7届,推动了两岸农林产业合作交流。连续举办12届“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大赛,2022年第11届大赛有50个港澳项目参赛,其中5个项目晋级决赛,一等奖项目(暨南大学《目视未来》)已在南沙落地,2个港澳项目获二等奖。持续实施“百企千人”、“优职英才”港澳青年实习计划,2022年“羊城邀约”港澳青年招聘活动提供逾8400个工作岗位。成功举办“青创杯”大赛台湾赛区活动,2022年41个报名参赛的台湾青创项目中,有21个来自岛内,12个项目分获台湾赛区一、二、三等奖,2个项目获得大赛总决赛“非在校青年赛企业成长组”三等奖和优胜奖,并落户广州。4个获奖台湾青创项目成功申报“2022年广州市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资助”共计35万元。举办2022年穗港澳台(广州)青年就业创业成果交流会,穗港澳台四地20家企业吸引投资意向400万元。

  (三)搭建院士专家科研平台。推进广州黄埔隆平院士港、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广州南沙刘少军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引进谢华安(植物遗传育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罗锡文(农业机械化工程,华南农业大学)、邹学校(蔬菜育种与资源创新,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茶学,湖南农业大学)、柏连阳(杂草防控,湖南省农科院)、傅廷栋(作物遗传育种,华南农业大学)等多个院士团队和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教授团队,推动黄埔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设立的3个创新研究院建设,依托平台建设进一步巩固广州种业创新人才优势,同时吸引汇集国内外种业创新人才。

  (四)优化港澳台人才服务保障。严格落实国家和省的政策,港澳居民在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待遇领取、转移接续、延缴趸缴等各方面享受同等市民待遇。大力推进“湾区社保通”工程,推动实现穗澳两地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跨境办和异地协查认证,开展社保业务跨境代受理。目前,港澳居民在穗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达3.79万人次。建设运营港澳新青寓、南沙青俊人才社区等港澳人才公寓,筹集房源1100余套。打造“港澳学生特色班+港澳子弟学校”学位保障体系,保障港澳人才子女基础教育。2022年9月1日,内地首个12年制港澳子弟学校——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开学。不断优化“1+2+3+11+N”台青服务体系,挂牌广州市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南沙分中心。2022年,服务中心举办交流活动近20场。

  下一步,市直相关部门将认真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积极引进港澳台涉农专业人才,擦亮广州乡村振兴新名片。一是充分发挥广州市统一战线资源优势,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宣传推介,积极搭建港澳与内地乡村振兴合作交流平台,引资引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增强互动交流,积极吸引更多港澳人士、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二是继续统筹推进实施乡村规划师和乡村规划联络员制度,积极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台港澳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团队参与乡村规划建设,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健全大湾区乡村振兴的人才库,将乡村规划师工作抓细抓牢做实。三是深入调研台青服务中心、3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建设发展情况,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加大对台湾青创人员孵化力度,协调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场地等支持,加强与乡村振兴相关产业对接。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感谢你们对我市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7月25日

  (联系人:袁定飞,联系电话:020-8339716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浏览次数: -
分享文章到
返回顶部 打印页面 关闭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