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0696927671X/2025-00310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5-03-31
名称: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3-3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5-03-31  浏览次数:-

  一、2024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党建严党纪,干事创业氛围呈现新风貌。锚定“走在前、作表率”目标,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五学联动”机制,突出打造广州人社“强基赋能”分级分类培训品牌。在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一是思想引领深入人心。组织召开37次局党组(扩大)会议、11次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组织495人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维护政治安全专项行动,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二是党纪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开展4次分级分类培训,局系统共组织51次领导班子读书班、26次专题辅导报告、198次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党课、373场次警示教育,推进监督执纪精准化常态化,扎实开展巡察审计整改,政治生态持续改善。三是队伍建设更加夯实。成立社会保险青年理论学习和研究小组,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培训,联合省人社厅举办“社会保险政策经办和基金监督”专题培训,构建“理论学习、专业训练、实践锻炼、多元历练”人才培养四维矩阵。积极创建“四强”党支部,14个党支部获评“穗直先锋·四强党支部”。全面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参加第二届广州市区直机关“金穗杯”工作创新大赛获优秀组织奖。四是基层减负落地生根。扎实开展为基层减负工作,召开推进为基层减负工作现场会,清理优化全市创建示范和评比表彰活动。“智慧人才家园”一网通办和指尖办见实效,全年精简优化各类报表近50%。全局上下轻装上阵,干事创业精气神有效激发。

  (二)抓改革促发展,服务重大战略部署实现新突破。升级出台“五乐”计划2.0版政策,设立全市首个“百千万工程”技能学院,率先全省挂牌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研究中心。一批创新做法在人社部宣传推广,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一是全力服务湾区更融通。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签署大湾区9+2城市人才合作备忘录,赴港澳重点高校开展“羊城邀约”招聘活动,在港澳地区设立“湾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揭牌全省首个大湾区跨境劳动关系服务示范中心,累计设立40个“湾区社保通”服务专窗,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二是全力赋能南沙更开放。落实部省支持南沙建设政策措施清单,在南沙试点开展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在南沙率先落地港澳居民豁免参保政策。在南沙举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意向签约广州项目金额19.4亿元,占全省84%,助力南沙重大平台建设跑出“加速度”。三是全力推动乡村更和美。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在全省率先建成高质量就业社区(村)120个。开展“农村职业经理人”职称评审,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技能夜校品牌。深入推进社保服务“镇村通”,总体覆盖率达89.45%,城乡区域发展更加融合。四是以改革思维破解历史遗留问题。高技能人才实训中心基地市场化运营经市政府同意落地实施,从化高级技工学校建设实现新突破,人社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稳岗位扩容量,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34.33万人,发放稳岗补贴8.18亿元,排名全省第一,广州“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推进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一是全方位搭建公共服务体系。我市以第一名成绩成功入选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获国家1亿元、省1.26亿元资金支持。建成342个“家门口”就业驿站、101个院校就业创业e站、29个零工市场(零工服务站点)。二是高质量服务重点群体就业。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2024届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落实用工保障服务专员“一对一”服务重点企业,举办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227场次,提供岗位29.09万个,支出就业补助资金18.99亿元。创新优化失业人员AI外呼跟踪服务,帮助11.16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0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就业安置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身份随军家属232人,人数均居全省第一。三是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探索建立创业意愿者“白名单”工作机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3亿元。搭建“穗创汇”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平台,现有创业基地124家,累计吸纳就业人数20.13万人次。

  (四)强保障优服务,推动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41.84万人,个人养老金开户突破500万人,居全国前列。一是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健全。稳妥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开展个人养老金引航行动。创新发展企业人才年金,企业年金覆盖企业超2900家、职工近51万人。二是重点群体参保覆盖不断扩大。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推进新业态就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扩面,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44.7万人,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38.4万人。三是社保经办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建立“1+4+N”社银合作机制,打造35家“社保服务主题银行”,与宁夏、贵州、新疆8个城市签署社保跨省合作协议。高效落实“退休一件事”建设,实现医保、公积金等事项联办。开展社保智能经办试点,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1598.90万人,“一卡通”线上服务更加便捷。

  (五)强产业激活力,人才高地建设开创新局面。创新设立高层次人才特设岗破解引进瓶颈,“构建境外人才考评认全链条政策体系”作为市直唯一项目入选省第三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一是加快集聚更多高端人才。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人才大数据平台,按条件筛选入库广州区域人才1238万人。累计设立博士博士后平台590个,新进站博士后870人,在站博士后2110人,在站数同比增长15.93%。扩面“菁英计划”留学项目,年度入选80人,同比增长66%。引进人才入户3.87万人,发放人才绿卡15721张。二是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倍增计划。出台实施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办法,构建“一赛一培一评”行业人才培育体系。推动成立人力资源服务业协同产业发展联盟,成功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奖数及奖项总数均位居第一,实现办赛参赛双丰收。三是充分激发事业单位活力。优化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增设131个高层次人才特设岗,按原等级予以聘用高层次人才。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优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机制,全省率先出台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激励指导意见,25人获政府特殊津贴,居全省首位。

  (六)拓载体促融合,技能队伍建设铸就新辉煌。紧紧围绕“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增创技能强市新优势。一是全力推进职业技能跨越发展。高质量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羊城行动,举办首届技能活动周、粤港澳三地技能人才资源对接日活动,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56万人次,新增取得技能等级证书14.6万人次。参加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职业技能大赛,成绩均居全省第一。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7金、1银、1铜和2优胜奖,获金牌数超全省二分之一、占全国近五分之一,位列全国各城市首位。二是率先推进产教融合创新突破。构建“1+4+N”产教评技能生态矩阵,建设1个高水平技能城市,创新打造4个产教评技能生态区,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产教评生态企业、院校和人才培养评价机构。率先全省开展首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自主评价、首批学生学徒制和技培生培训,遴选建设2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家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61家省级链主企业,占全省36%,助推技能人才与产业质量发展紧密对接。三是大力推进技工教育深耕细拓。3所技师学院成为第一批省高水平技师学院,3所成为省高水平技师学院创建、培育单位,获批全国第二批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1所。4所技师学院完成入驻科教城校区。1所技校升格为技师学院,2所确认为省重点技工学校,2所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技工院校办学格局持续优化。

  (七)重治理保权益,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迈出新步伐。重启市本级劳监办案机制,创新上线根治欠薪“码”上办平台,建成全国首家和谐劳动关系主题公园,我市“劳动就业”指标获省营商环境评价满分。一是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优化提升广州市新业态用工保障联盟,开展首届“新业态最美从业者”典型树立宣扬。实现全市各区推广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全覆盖,入库小微企业6204家,覆盖劳动者8.5万人,经验做法获人社部宣传推广。二是创新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牵头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全面推进“智慧仲裁”建设,全市受理调解仲裁案件23.4万件,仲裁结案率99.22%,调解成功率85.47%。三是持续强化根治欠薪源头治理。“提档升级”市、区两级根治欠薪协调机构,深入推进“劳动监察网格+综合网格”机制建设,打造为民维权综合体,共检查用人单位8.04万户,为约11.86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约7.96亿元。

  在推进人社事业发展过程当中,也面临一些严峻且复杂的挑战。受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较大压力,劳资纠纷呈现多发高发的态势;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新一轮产业变革带来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并存的问题依然突出;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群体的权益保障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积极研究,加力解决。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全市人社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进一步抓改革、稳就业、聚人才、强保障、防风险,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中展现人社担当、作出人社贡献。一是着眼“劳有乐业”发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以实施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八大行动”为抓手,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就业“基本盘”。二是着眼“湾有活力”发力推动南沙开发湾区融合。以推进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一试多证”技能评价、湾区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等项目为重点,服务湾区融合发展,全力支持南沙开发开放。三是着眼“民有共富”发力助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做强做优“百千万工程”技能学院,培育10个乡村振兴创业典型村,擦亮“山海心连之家”劳务协作服务品牌,提高“春风行动”惠及面及服务精准度。四是着眼“穗有英才”发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锚定人力资源服务业“倍增计划”,持续开展招商引企推介和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支持发展出海贸易服务,助力经济稳增长。完善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服务制度,优化引进人才入户条件。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人才发展活力。五是着眼“技有新篇”发力创建产教评技能生态区。加快推进从化高级技工学校转隶移交,全面推动技工院校办学条件“达标提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高技能人才领军项目和全民技能培训行动,构建覆盖全市的“技能加油站”,打造15分钟技能培训服务圈。全力备战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夺取更多第48届世赛入场券。六是着眼“保有优享”发力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积极推进多支柱养老保险,大力实施全覆盖参保计划。积极畅通广渠道社保服务,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扎牢社会保险“安全网”。七是着眼“工有安薪”发力构建更和谐劳动关系。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联盟,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和治理欠薪长效机制,推进“裁联通”行动,多措并举加强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外来务工人员为重点的劳动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