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0696927671X/2015-298242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15-02-16
名称: 2014年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15-02-16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2014年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15-02-16  浏览次数:-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5年2月

 

引  言

 

  本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广州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要求,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制的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全文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咨询情况、复议、诉讼和申诉的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的说明和指标统计表。我局网站https://rsj.gz.gov.cn上可下载本报告的电子版。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地址:广州市连新路43号,邮编:510030,电话:83510526)。

 

一  概  述


  2014年,本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打造“阳光政府”为目标,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建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措施等手段,积极、有序、稳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一是依法依规,做好民生决策事项征询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重要的民生部门,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项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高度重视决策事项征询公众意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微博、微信等新闻媒体的公开渠道,快速、形象、准确、主动地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包括我局的职能职责、政务动态、行政执法、政策法规等,让广大民众更全面地了解我局信息,同时,民众建言献策为我们出台决策提供了更好的参考,较好的体现了我局执政为民、听取民意、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二是多种渠道,全力推进网上政民互动。我局一直高度重视局门户网站的建设工作,并将门户网站作为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我局掌握的政府信息,除依法免予公开以外,凡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申报办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各类政务信息、工作动态、考试信息、成绩查询、培训信息等内容,均予以公开或者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予以公开。三是认真梳理,适时公开重点领域政府信息。按照市政府《2014年广州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要求,我局认真梳理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包括“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局下属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等,并适时进行公开。四是完善制度,不断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我局政府信息保密审查和属性界定工作,凡是密级文件必须要填写《定密审批表》。凡是非密文件均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进行公开,并定期向市政务中心移交公开文件,同时积极做好依申请的文件公开,以便让民众便捷查询相关信息,更好地行使知情权。

 

二  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本局2014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730条,其中1.组织机构30条;2.规章0条;3.规范性文件16条;4.其他文件191条;5.动态类信息369条;6.行政执法类信息0条;7.办事指南类信息4条;8.财政决算信息2条;9.政府工作报告0条;10.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1条;11.其他信息14,117条。
  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政策法规类的信息225条,占总体的比例为1.53%;规划计划类的信息0条,占总体的比例为0%;属于本单位业务类信息14,117条,占总体的比例为95.84%。
  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方面的信息有14,730条,主要涉及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发展、人事管理、劳动关系等方面的规范、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
  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属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方面的信息2条,包括本局2013年度部门决算和2014年部门预算,通过将财务管理信息公开,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本局在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保体系、稳定劳动关系、优化人才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促使本局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确保预算资金使用节约、高效、安全、廉洁,努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努力发挥公共财政投入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
  在主动公开信息工作中,为方便公众了解信息,本局采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上做了以下工作:
  (一)门户网站和政务公开情况
  广州人社网共建立了12个服务对象频道和28个业务专题频道,有1110多个栏目,网站首页点击率累计达4.11亿人次,目前日均访问数达4.7万人次,平均日访问79.3万个页面。我局智慧人才家园日历功能全面升级,推出更贴心、智能的共享日历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了日历的自建事项、共享事项应用功能。目前智慧人才家园提供了为各用户类型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提供了包括个人、法人单位、主管部门、人社系统和专门机构等各用户类型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内容包括业务办理、结果反馈、交流互动、视频教学、图书阅读、信息服务、IT充电、个人日历、消息短信等,实现了用户一次单点登陆就可以办理全部业务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已有99.8万多用户。在实现全市人社工作者通过中国广州人社网平台协同工作,为基层单位、各类人才和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的同时,整体提升了全市人社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劳动保障网上办事系统
  至今,全市人事行政许可事项和非涉密人事行政审批事项100%实现了网上办理,人事人才核心业务支撑率达98%以上;信息化服务水平和业务系统建设成效位居全国同行前列,为用人单位和广大人才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目前我局110多个人事人才业务应用系统,436项网上办理业务,通过全市人事人才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大规模应用和全方位服务,凸显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规模效应,与传统手工办理方式相比,每年减少出门次数约1500多万人次,按最保守的以每次出门要花费4元公交车费计算,每年可节省大量办事成本,双向降低成本形成了“共赢”局面,也体现了低碳绿色环保理念。
  目前我局劳动保障网上办事系统已发展成包括社会保险、劳动就业、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技工教育、退休人员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等多方面服务的综合性对外服务平台,提供了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咨询解答、在线申请、网上办理、状态查询、结果公布等一条龙服务。为实现市民办理和查询社保业务“随时随地、足不出户”的目标,大力优化服务模式,简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手段。我局率先推出通过个人电脑和自助柜员机访问网上办事大厅,进行查询和打印社保信息,打印件自动加盖电子印章。
  网办系统对外提供服务事项共200项,其中办理类业务167项,查询类33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及药店资格网上申报共1257家单位;公费医疗网上办理公医证2300个;培训管理功能模块受理了3957笔业务;外国人和台港澳就业许可申请受理10962笔;居民医保登记受理1091913笔;报考平台受理10220笔;劳动年审申请202笔;企业移交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备案受理739笔,征地项目社保审核申报154笔,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认定申请230笔,工伤认定申请1658笔,工伤事故报告上报1764笔,报考平台受理10224笔。网办系统访问量达平均9803次/天,查询类业务量694万次,电子印章系统从5月份正式上线至今,已为市民提供各类业务加盖有效电子印章162259份。办理和查询类业务两项合计702万笔,按办理每笔业务需1人到业务现场办理1次、每人次乘坐交通费用4元计算,但网办业务的开展,就可以为市民或企业节省2808万元,节省的时间更为可观。
  (三)自助柜员机(自助终端系统)
  为进一步优化我局公共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模式,今年建设了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自助终端服务系统。4月15日系统正式上线,为广大市民提供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机构职能、业务办理和进度查询5项服务,包括社保、医保和培训等共19项业务查询和自助打印(提供电子印章加盖),在全市各区46个点部署了100台自助柜员机,方便市民就近访问,大大减轻了前台工作人员的压力。截至到2014年12月中旬,通过自助终端服务系统进行查询和打印业务共91229 笔,其中为市民提供加盖电子印章的打印共162259份。
  (四)手机终端应用
  “智慧社保”手机应用于2012年5月份正式上线,目前已完成了第三期改造,主要提供社保、医保、培训鉴定、就业岗位等24项信息查询;医保定点和社保办事机构位置导航服务查询;药品条码查询各种药品信息;便民药箱;快查医生;社保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和劳动保障时政要闻浏览和养生频道等功能的综合智能型手机办事大厅服务平台。手机终端提供了安卓(android)和苹果(ios)两大主流版本,用户可在苹果商店(APP STORE)、人社局网上服务大厅、各大安卓市场(移动MM商城、联通WO商店、电信天翼空间、安卓市场、安智市场、机锋市场、91助手、360手机助手、腾讯应用、小米商店、应用汇等)通过搜索“智慧社保”免费下载使用。截至12月初,新增下载量276137,累计下载量441480,累计登录用户次数741687。
  (五)微信
  我局微信于2014年6月30日正式开通并上线,现粉丝18700多人。专栏设置为3个栏目:微新闻、人才通、社保通。微新闻共5个子目录:政务动态、社保公开、最新政策、人社微博、重大行动。人才通共5个子目录:掌上求职、应届生就业、人才引进、创业优惠、社保知识。社保通共5个子目录:社保查询、医保预约(待建)、在线访谈、指上信访、社保知识等。
  (六)微博
  我局微博于2012年在SINA网站上开设了政务微博,为市民提供我局政策法规解读、宣传,同时为市民提供答疑解惑。
  (七)“服务向下延伸,数据向上集中”
  广州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社保系统)于2013年10月顺利上线使用,并实现了平稳运行,满足了广州市社会保险业务的发展需求。社保系统通过核心业务系统、任务调度系统、智慧终端服务系统、基金财务系统、电子档案系统、内控监督系统、诚信评定系统、决策分析系统等多个系统集成功能,实现社保经办机构内部业务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多个系统的有机集成使各功能板块之间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将核心系统的业务办理数据深度挖掘、整理、分析、利用,增加了管理层面,增大了管理的幅度和跨度,全面提升了管理能力。截至2014年12月底,社保系统覆盖的服务人群包括基本养老保险约1023.5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约125.14万人、失业保险约1000.04万人、工伤保险约 1340.86万人、生育保险约738.77万人、服务参保单位约54.94万个。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于2013年10月份正式上线运行。系统立足于现有的政策体系,全面支撑广州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公费医疗、民政救助医疗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多种政策体系;支持中心端、医院端、自助终端、网上办理等多种经办模式;通过设定系统流程控制、功能权限及数据权限控制,满足多级业务经办的管理模式要求;适应复合付费方式改革要求,支持目前所有的付费方式。系统流程设计充分考虑经办管理及风险控制的要求,采用一体化设计,实现全业务、全流程的监控及回退机制,体现在所有业务操作均在系统中留有痕迹,全业务流程可监控、可追溯、可回退、可分析,所有系统操作实现可问责。截至2014年12月底,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覆盖服务人群1054.67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约572.0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约271.68万人;参加新农合约210.92万人。
  劳动关系核心系统于2013年10月份正式上线运行。通过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重心下移,充分下延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网络,建立覆盖全市各区(县级市)、街(镇、工业园区)、社区(村)的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体系,提高劳动保障管理服务和执法监督的效能,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实现由被动反应式监察向主动预防式监察转变,减少劳资纠纷,维护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稳定。截至12月底,劳动关系核心系统办理业务约41.6万笔,劳动监察单位年审7.5万多次,监察单位信息新增采集8.2万,基层网格监察数据信息采集5.6万次。
  就业培训信息系统于2013年10月份正式上线运行。通过对原有系统进行重构,并实现了最新政策文件的业务需求,建立起一个业务功能完善、标准规范统一、安全可靠、管理模式先进的就业培训全业务的统一管理平台,系统共分为七大业务子系统,分别是就失业管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市专项资金、公共基础业务、人力资源管理。覆盖市、区、街道(镇)和社区(村、居)四级机构,包括市级机构的4个局处室和4个局属事业单位,以及12个区、165条街道(乡镇)和超过80%社区(村居)(全市共2667个社区和村居),共计覆盖3000个经办机构,用户达6000多人。截至12月底,就业培训系统共有劳动力资源(含流动人员)1833.3万人、本地失业人员登记273.9万人次、13.4万个单位进行招聘登记、提供岗位空缺1214.9万个、登记招聘信息159.7万条、求职登记113.2万人次、推荐就业105.3万人次、隐性就业登记159.6万人次、流动就业用工备案1444.3万人次、本地就业用工备案381.4万人次、再就业专项资助审批1745.1万人次(总金额约40.68亿元)、技能鉴定报考382.2万人次,发放技能鉴定证书316.1万张。
  我局统一门户系统于2013年10月切换上线,通过统一门户集成了公共板块、社保板块、医保板块、就业培训板块、劳动关系板块的23个业务系统,业务经办人员单点登录门户即可在各业务系统之间穿梭办理业务,极大地提高了经办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整合多业务系统的账户、权限、组织机构,提升了管理机构的管理层次。截至2014年12月初,业务组织机构2092个,业务经办用户8967个,统一门户日在线经办人数平均达 4584人,日登录平均达 5760人次,有力地保障了“智慧社保”各业务板块经办。
   (八)本局参与市府新闻发布共8次,接待新闻媒体采访56次,先后组织了25次新闻通气会、3个媒体开放日、13次微访谈、5个典型事迹报道,在主流新闻媒体发布报道705篇(次)。其中,国家级报刊35篇稿件,在省级报217篇稿件,在市级报刊发布了372篇稿件,先后有222篇稿件是以整版和大半个版在主要版面、显著位置、通栏标题形式刊发。在广东省电视台、广州市等电台或电视台播放新闻81次(重播、转播未计入)。其中,主动新闻共发布599篇,占比85.8%。网易、大粤网、凤凰网等各大网站发文168次(转载未计入)。所有报道网络转载7216次,总计约594万余字。


三  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本局2014年共受理信息公开申请77件,其中通过局网站https://rsj.gz.gov.cn“政府信息公开”栏目提交的网上申请有28件,通过公开受理窗口当面提交的申请有30件,通过邮寄提交的申请有19件。
  从申请的信息内容来看,16%属工资福利类信息,大约14%属养老待遇类信息,10%属劳动监察类信息,其余是涉及社会保险、就业、公务员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等的信息。
  在已经答复的77件申请中:
  “同意公开”的38件,占总数的49%,主要涉及社会保险、劳动监察等信息;
  “不予公开”的8件,占总数的10%。主要是因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国家秘密或涉及个人隐私;
  “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 的2件,占总数的3%。主要是因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在信息公开文件所规定的范围内;
  “信息不存在”的5件,占总数的6%。主要是因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是现有的;
  “非本机关政府信息”的11件,占总数的14%,主要是因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属于本局的掌握范围或非本局发文;
  “申请内容不明确”的11件,占总数的14%。主要是因为申请内容不清楚或提交的申请资料不完善;
  “重复事项不再处理”的2件,占总数的3%。


四  其他情况


  本局2014年度门户网站及人事人才业务共接受市民咨询77,752次,(其中,当面咨询接待592次,人工接听咨询电话总量达51,303次,网上咨询25,857次);局门户网站接受市民投诉举报896次。
  本局12333热线电话2014年接受咨询数量共323888人次。

 

五  复议、诉讼情况


  本局2014年度发生针对本单位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3件,其主要事由是要求公开财政核拨的退休人员待遇等。
  发生针对本单位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3件,其主要事由是:要求公开财政核拨的退休人员待遇等。

 

六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当前,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门户网站信息报送和内容保障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主动公开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内容保障的长效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下一步,我局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切实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执行。加强条例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局属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政务公开意识,使各单位普遍熟悉并掌握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和具体流程,进一步规范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二)加强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加强政府信息发布登记、统计、通报、监督检查等制度,细化操作办法,把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落实到人,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应公开的政府信息全面、及时、主动予以公开。
  (三)建立网上信息公开考核机制,进一步发挥政府门户网站在政务公开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门户网站内容保障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从信息产生源头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加强考核,进一步规范网上发布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利用多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发布公开信息,提高信息的知晓率,稳步拓展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说明与附表

附表1 主动公开情况统计         单位:条

指标

数量

主动公开信息数

14,730

其中:1.组织机构

30

2.规章

0

3.规范性文件

16

4.其他文件

191

5.动态类信息

369

6.行政执法类信息

0

7.办事指南类信息

4

8.财政预决算信息

2

9.政府工作报告

0

10.政府公开年度报告

1

11.其他信息

14,117

 

附表2 依申请公开情况统计         单位:条

指标

数量

依申请公开信息目录数

77

申请总数

77

其中:1.网上申请数

28

2.信函申请数

19

3.当面申请数

30

4.传真申请数

0

5.其他形式申请数

0

对申请的答复总数

77

其中:1.同意公开

38

2.同意部分公开

0

3.不同意公开

8

4.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

2

5.非本机关或信息不存在

16

6.与生产生活科研需要无关

0

7.申请内容不明确

11

8.其他

2

 

附表3       其他情况统计

指标

单位

数量

接受咨询数量

人次

401640

投诉举报数量

人次

896

 

  附表4   申诉情况统计表         单位:件

指标

数量

行政复议数

3

行政诉讼数

3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