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社会保险信息公开暂行办法〉的通知》(粤人社发〔2014〕171号)及《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的通知》(粤人社发〔2015〕55号)的要求,现将我市2020年度社会保险统计信息披露如下:
一、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人员结构
截至2020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数)820.41万人(女性403.22万人),其中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数)782.34万人(女性383.7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40.99万人(女性76.5万人);失业保险691.82万人(女性313.82万人);工伤保险682.93万人(女性297.85万人)。
二、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支出、结余情况
(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23.28亿元,基金支出539.18亿元,年末累计结余929.31亿元。
(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7.79亿元,基金支出57.61亿元,年末累计结余145.12亿元。
(三)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3.63亿元,基金支出66.09亿元,年末累计结余166.39亿元。
(四)工伤保险基金收入8.21亿元,基金支出9.0亿元(其中工伤预防费支出372.66万元),年末累计结余39.43亿元。
2020年2-12月实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全市共免减63.50万户企业457.19亿元社保费,其中养老保险费440.90亿元、失业保险费11.52亿元、工伤保险费4.77亿元。63.50万户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征减负力度最大,共为62.77万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减社保费427.83亿元。
三、各险种享受待遇的人数、待遇水平及分布情况
(一)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情况
截至2020年末,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为108.74万人;2020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到3726元。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际领取待遇人员共58.14万人;2020年1月起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237元/人·月。
(二)领取失业保险金和一次性生活补助情况
2020年,全市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2.55万人,人均1890元/月;领取“外省户籍人员一次性失业保险金”人数5425人,人均11974.3元。
(三)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情况
2020年,全市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1.52万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人均55926.98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84.72万元,人月均伤残津贴5511.74 元。
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办理衔接手续情况
2020年,全市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10.29万人次,转移金额27.24亿元,其中,办理省内跨市转入3.68万人次、转出1.72万人次;办理跨省转入1.25万人次,转入金额5.09亿元,跨省转出3.63万人次,转出金额10.3亿元。
2020年,全市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1821人次,转移金额2716.21万元。办理军人退役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461人次,转移金额0.68亿元。
五、签订工伤保险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情况
截至2020年末,全市签订工伤保险服务协议医疗机构171家;康复机构2家,辅助器具配置机构8家,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金额1.55亿元。
六、社会保障卡发放和应用情况
截至2020年末,全市社会保障卡累计持卡人数1620万人,常住人口持卡率为90%。社会保障卡在人社业务应用项目共102项全部开通,应用率为100%。广州市社会保障卡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粤省事”的事项为社会保障卡的补领、换领、换发。
116项人社服务事项已进驻“穗好办”。
2020年,全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12333劳动保障政策咨询热线)人社部门职责职能内的社会保险方面来电咨询量69.62万人次。
七、经办机构及基层服务平台设置情况
截至2020年末,全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14个,其中,市级1个,区级13个。全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总人数473人。全市社保经办服务已延伸到174个街(镇)。
相关指标项说明:
1.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支出不含上下级往来收入、上下级往来支出。
2.上下级往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
3.上下级往来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