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9日,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广州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颁奖暨“穗创未来”活动在广州东方宾馆会展中心顺利举行,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家评委、企业嘉宾、优秀创业项目团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精彩盛会。
13届赛事深耕,累绩乘势开创新局面
本届大赛于2024年9月正式拉开帷幕,在报名发动阶段,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超150所高校踊跃报名,最终共有来自127所高校的577个项目通过海选进入复赛,项目数创历届新高。内地赛区于11月22日至12月4日进行网上评审,最终评选出内地41强项目晋级决赛圈。港澳赛区参赛项目达58个,于12月6日至7日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举行,通过路演比拼评选出港澳5强,与内地41强共同入围决赛。本届大赛项目的业态新颖多元,范围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多个领域,呈现出湾区科技创新的蓬勃创造力。
“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作为华南地区青年创业赛事第一品牌,已连续举办13届。截至目前,大赛累计评选获奖创业项目551个,发放扶持资金总额约1700万元,直接推动落地注册企业156个,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近万人,显示出“赢在广州”大赛平台对于孵化和培育粤港澳优秀青年创业项目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决赛赛制创新,46强逐梦湾区巅峰赛
为更全面地展现46强决赛团队的综合实力,组委会对决赛赛制进行革新,采取“两轮晋级+多维评审”机制,分两轮于主会场进行。第一轮的“崭露锋芒”环节,46强团队以1分钟创新亮相VCR+3分钟项目展示+3分钟现场答辩的形式路演,通过生动的展示与详尽的阐述,传达项目理念,剖析项目价值,脱颖而出的前11个项目团队成功晋级第二轮。第二轮的“烈辩创业”环节更是将比赛推向高潮,组委会以创新创业领域中热点话题准备“盲盒”,选手随机抽取题目进行2分钟阐释、5分钟辩论,专家评委根据团队表现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大赛的一二三等奖获奖团队,全面考验了参赛团队的项目实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广东工业大学“真粘新材——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优质供应商”、中山大学“器官医学开创者---全球首创离体器官仿生养护技术及系统”2个项目获得本届大赛一等奖,香港理工大学“基于AIGC的3维室内设计的研发与产业化”、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甄彩科技—超耐候粉末涂料智能制造引航者”、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储能先锋——开创中国铝电解电容工艺技术新纪元”、深圳大学“世科微纳”等4个项目获得二等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AI算力资源动态优化引擎”、澳门大学“唯鳄独尊—数字化鳄鱼产业B端设备服务首创者”、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夏纹章——基于红外激光诱导的蚕丝蛋白变性华服纹理开创者”、华南师范大学“固德镍科-高能长效固态高镍正极片量产先行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能温控穿戴设备”等5个项目获得三等奖,其余35个项目获优胜奖。为期2天的决赛,46强选手全力以赴,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的卓越才能,彰显湾区青年蓬勃的创新精神。
多元活动赋能,厚植创业生态新沃土
除了紧张激烈的决赛,颁奖活动邀请往届大赛项目现场讲述他们的创业历程和故事,同期还举办了精彩纷呈的创新创业配套活动。颁奖现场,由激光开场发布“赢在广州”创业大赛全新IP,引爆现场火热氛围,更有联名周边礼品,以创意、年轻化的形式吸引了众多青年群体的关注,进一步提升了大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创业岛”沉浸式创新创业园游会上设置了创业开放市集,邀请众多优秀创业团队展示创意和售卖创业产品;现场的13周年成果展,集章打卡游戏、短视频征集、即影即印免费领照片等活动,吸引大量观众驻足体验,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创业的乐趣,回顾大赛历年发展及优秀成果,进一步激发了青年的创业热情。
深度对接服务,打造项目孵化全链条
为促进创新创业与市场需求、社会资本的有效对接,在东方宾馆现场开展“穗创未来”创业服务活动。通过邀请孵化基地、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与创业团队进行面对面交流对接,促进项目团队入驻孵化基地,为参赛团队提供了宝贵资源,助力优秀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此外,创业政策解读、创业担保贷款指引及创业沙龙等资源对接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有效搭建了青年创新成果展示、创新经验交流平台,打通大赛打磨-成果转化-融资发展三位一体的创业服务链条,展示广州青年创新创业魅力,营造创新创业火热氛围。
“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十三届辉煌历程,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创业者铺设通往梦想的道路,护航莘莘学子的创业热忱,深度促进创新创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整合。未来,大赛仍将继续立足广州,联动粤港澳大湾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促进跨区域、跨领域的思想交流与资源对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积极投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践,为构建粤港澳开放互通、布局科学的区域创新体系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