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专题 > 就业创业 > 工作动态
回顾光辉就业历程 凝聚奋斗发展力量
发表时间: 2021-12-07 09:59 信息来源: 市人社局 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 浏览字号: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安国之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就业持续稳定发展是建党100周年来最大成果之一。广州市就业服务工作贯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在省人社厅的密切部署和有力指导下,深刻诠释就业是最大民生的涵义,稳步推进就业工作,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取得不俗的成绩。

  一、扬帆起航 壮志不渝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1979年10月,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大量知青回城后的就业安置的精神,解决我市当时突出的城镇待业青年就业前培训和劳动就业问题,组建成立了广州市劳动服务公司,即广州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前身。同时,各区(县)、街(镇)的劳动服务公司也相继成立,形成全市的三级就业管理网络。此后,劳动服务公司以及其兴办的企业、培训待业(失业)人员和安排待业人员就业等的数量都逐年大幅增加,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建成劳动力市场等一系列规定和要求,广州市劳动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劳动力市场不断发展,各级劳动服务公司的四大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即劳服企业、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失业救济。各级劳动服务公司对当时本市待业人员形成“救济—职业介绍—培训—再就业”一条龙服务和管理,这些公共就业服务事业每年都取得巨大的发展。

  1996年后,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意见,广州市就业服务机构从就业服务“四个轮子”发展工作转移到积极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从此以后,再就业工作也成了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最核心的职能。在劳动制度改革的前沿阵地上,为建立和完善市场化就业机制,广州市就业中心开展多项开创性和探索性的工作如劳动合同制度改革、首次全国性的劳务集市、失业保险社会化统筹、流动人员证卡合一管理制度、示范性再就业生产基地建立和为广州市国企富余职工和失业人员全社会流动开办劳动事务代理业务等。在国内总是“先行一步”,为日后全市乃至全国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广州市公共就业服务事业的坚实基础。

  2001年底,由于机构改革以及全市劳动力市场建设发展的需要,广州市劳动服务公司正式更名为广州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并根据经济发展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需求不断开拓劳动就业服务的新领域,组织实施全市就业和再就业管理工作,以公益性就业服务管理为主业,同时配套开设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所需的各项劳动就业服务项目,为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劳动就业服务。2012年,市就业中心被评为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二、党建先行 业务引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期就业方针。秉承南粤人勇于改革探索的精神,广州市就业中心不断提升结合就业状况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的能力,提供更完善更高效的就业服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就业需求。

  (一)就业失业管理方面:推行就业失业登记线上“全程”办理,线下“全城”办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随时随地办理业务;自动签发《就业创业证》,实现办证零跑动;推行承诺制失业登记,失业登记即时办结,简化办理手续;建立就业登记与社保登记同步办理新模式,申领失业保险同步办理失业登记,实现就业登记和社保登记两项高频业务“一点登记、同步办结”;2019年,广州“互联网+就业失业登记”项目亮相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并获得2019年全国第二届创业就业展示活动的“优秀项目奖”。

  (二)创业促进就业方面: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努力挖掘和培育,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专业评估,建设和培育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平台,目前我市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覆盖多种创业群体”的创业基地平台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39家,其中国家级基地1家、省级10家、市级示范基地75家、市级基地11家,区级42家,区域性特色创业孵化基地4家、返乡人员创业孵化基地2家、穗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3家,已入驻实体累计约2.33万家,带动就业累计人数约17.11万人。既有综合型的创业孵化基地,又有行业特色型的创业孵化基地。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就业创业工作。

  (三)重点群体帮扶方面:我市定期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深入推进“双到双零”服务, 采用“三结合”( 政策落实和服务落地、普惠服务和分级施策、送岗上门和提升技能相结合)模式,通过“三级帮扶”,分类管理、分级服务,为包括大龄失业人员、残疾人员、受疫情影响连续失业3个月以上人员等16类就业困难人员免费提供普惠性就业服务,包括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就业补贴、创业服务等,努力为其实现高质量就业开辟一条新渠道。目前,全市已构建起市、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体系,构建“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近10年间举办超过3500场“零距离”招聘会,为超过140万人次求职人员提供招聘岗位170万个以上。

  (四)就业数字化建设方面:借力信息化浪潮,积极打造“数字就业”新体系。建设广州市就业培训信息系统,实现就业培训业务的信息化全覆盖,系统涵盖就失业管理、就业补贴管理、创业管理等;实现全市统一就业服务应用系统,覆盖市、区、街镇、社区(村居)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包括就业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就业补贴申领等多项就业服务除了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外,更可通过“广州人社”微信公众号、掌上12333客户端、粤省事、穗好办APP等实现指尖办理。通过与社保、医保、教育等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减免申办资料、压缩办理时间、简化审批程序,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新时代就业工作的总体目标,更把“稳就业”放在“六稳”工作之首。“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开启,经济新常态和就业新形势对就业优先战略提出新要求。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回顾就业发展的数十载历程,成就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在积累起来的经验中提取解决就业难题的智慧,鉴往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回应市民之需,努力书写广州市就业新篇章。

  (本文由广州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撰稿,并在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迎党建百年 谋就业新篇”征文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浏览次数: -
分享文章到
返回顶部 打印页面 关闭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