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专题 > 劳动关系 > 通知公告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指引》的通知
发表时间: 2021-12-30 18:46 信息来源: 市人社局 劳动关系处 浏览字号:

穗人社函〔2021〕486号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现将《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12月29日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指引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通运输部 应急部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医保局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总工会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6号),切实维护和保障通过互联网平台注册并接单,提供网约车、外卖或者快递等劳务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工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平衡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大力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充分发挥新就业态带动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积极拓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渠道,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维护我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指导和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用工

  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以下简称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个人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从事自由职业等,按照民事法律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平台企业采取劳务派遣等合作用工方式组织劳动者完成平台工作的,应选择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企业,并对其保障劳动者权益情况进行监督。平台企业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用工的,依法履行劳务派遣用工单位责任。对采取外包等其他合作用工方式,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平台企业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三、健全最低工资和支付保障制度

  推动将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制度保障范围。督促企业向提供正常劳动的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按时足额支付,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督促企业按规定合理确定休息办法,在法定节假日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的合理报酬。

  四、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工伤、养老等社保问题

  引导平台企业按照《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州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关于转发〈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关于印发单位从业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等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办法(试行)的通知〉的通知》(穗人社函〔2021〕16号),自愿为在其平台注册并接单提供劳务的劳动者单项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按办法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化解平台企业工伤风险和维护劳动者工伤权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按照《社保法》规定,由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未与平台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按照《广东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和就业登记证明,自愿在我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享受与本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同等的参保缴费、待遇领取和社保经办服务。推进我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的试点工作,法定劳动年龄内在我市从业的依托电子商务、网络约车、网络送餐、快递物流等新业态平台实现就业、但未与平台或机构等相关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以及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灵活就业人员,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及就业登记,自愿参加我市失业保险,符合条件的依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五、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平就业权利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消除就业歧视,企业招用劳动者不得违法设置性别、民族、户籍等歧视性条件,不得以缴纳保证金、押金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不得违法限制劳动者在多平台就业。

  六、积极搭建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服务平台

  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建灵活就业与新业态就业服务联盟、灵活就业服务中心,为广大灵活就业人员、灵活用工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灵活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就业创业帮扶、法律援助、心理辅导、创业金融支持等多项服务。在市、区两级公共人力资源市场设立灵活就业服务专区、专窗,为灵活就业人员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支持人力资源机构建设线上线下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服务平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为相关人员和企业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

  七、开展数字经济领域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围绕“快递小哥”“滴滴司机”“网约家政”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结合“数字经济”技能培训,大力推动“互联网经济”等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行动,通过先行先试,打造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广州新模式”。大力支持推进新兴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落实全省开展快递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统一部署,加强政策宣传指引,发动快递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工程等新兴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

  八、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渠道

  以荔湾区为试点推进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监测服务保障中心(新业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体系建设,打造“三个三”工作模式,即政府方、工会方、企业方“三方”协同工作机制,“监测+服务+保障”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市、区、街道“三层”服务网络,更好地维护和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和为新业态企业服务。畅通“12345”等便捷维权渠道,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督促企业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加强治理拖欠劳动报酬、违法超时加班等突出问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根据用工事实认定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依法依规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案件。鼓励新业态企业组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搭建平等协商平台。各街(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要依法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浏览次数: -
分享文章到
返回顶部 打印页面 关闭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