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博士后工作分站介绍
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分站成立于2002年,是依托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森股份”)而挂牌成立,是挂靠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一个分站。迪森股份为加强技术研发能力,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展博士后引进工作,目前已引进博士后5名,其中出站博士后3名,在站博士后2名。迪森股份博士后工作分站,不仅成为了公司培育和吸纳年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发展平台,同时也是迪森股份进行技术创新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一个重要载体,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博士后工作分站依托单位——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金3.62亿元。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迪森股份已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和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并于2012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300335)。迪森股份的主营业务为利用生物质、天然气和清洁煤等清洁能源,为客户提供单一供热、热电联产、冷热电三联供等能源服务,是国内领先的清洁能源综合服务商。
为规范管理公司博士后工作分站,迪森股份专门设立了一个博士后工作分站管理部门(简称博管办),该部门由公司副总直接领导,管理人员2人,主要负责跟进记录博士后开展的相关科研工作的进展、协调相关业务工作、办理博士后进出站的相关手续以及博士后的人才培养计划等工作。为系统规范博士后人员的培养和管理,确保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迪森股份先后出台了《博士后管理规范》、《博士后科研立项管理制度》、《博士后知识产权及保密制度管理办法》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奖励制度》等,为在站博士后人员的项目研发以及成果推广应用提供良性渠道。
(1)借鉴先进,建章立制
迪森股份博士后工作分站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了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组织保障,为博士后配备了研发团队和足额研发经费,保证博士后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博士后课题项目顺利开展,提高研发水平。
(2)通过博士后平台,充分发挥企校联合作用
利用企、校优势互补效应,发挥企、校联合的产、研结合作用,迪森股份与北京航空航天、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华南理工等国内知名高校流动站建立了联合培养博士后的平台,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通过学术论坛、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企业内部的技术交流,培养科技人才队伍。
(3)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
博士后培养协议签定后,迪森股份除了提供5万元首期购车款外,还提供30万元的安家费。在看病就医和保险福利上,工作分站博士后也按本单位在职人员同等水平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
迪森股份博士后工作分站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发,目前在迪森股份的大力支持下正开展生物质能气化、固化、液化三大领域的技术研发,迪森股份借助博士后工作分站的科研成果已成功占据生物质能源供热和气化技术领域的龙头地位。在公司大力支持下,迪森股份博士后工作分站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理想成绩:形成了新产品5个,形成产值上亿元,承担各级科研项目9项,获得授权专利75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
主要突出的成就如下:
(1)生物油裂解技术研发
迪森股份博士后工作分站组建了生物质油裂解技术的研发团队,并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授权专利共26个。借助博士后工作分站的科研成果,迪森股份于2013年成功建成年产万吨级的生态油工业生产厂,并荣获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布的“2013年WWF气候创行者”的荣誉称号。
(2)生物质燃气技术研发
迪森股份博士后工作分站的博士后团队还对生物质气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授权专利共49个,其中发明专利22个,实用新型27个。借助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科研成果,迪森股份于2014年在广东肇庆成功建立了全国首个生物质燃气集中供气站(总投资1.4亿元),于201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图1公司大门图
图2博士后实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