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专题 > 人才工作 > 博士后 > 培养平台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 2017-03-27 11:40 信息来源: 本网 浏览字号: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于2002年联合全球著名啤酒制造商百威英博集团等发起设立,并于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啤酒年产能达220万千升,是我国酿酒行业十强企业、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品牌价值位列中国百强。

  2006年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啤酒)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成立,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和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博士后工作基本情况

  1、博士后招收情况

  自珠江啤酒博士后工作站设站以来,已出站博士后4人,目前在站博士后1人,今年拟出站博士后1人。

  2、基金资助情况

  获科研资助6项,资助金额共241.8万元,其中广州市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   100万元,广州市海珠区重大专项100万元,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30万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5万元,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5万元,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8万元。

  3、申请专利及论文获奖情况

  申请发明专利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分别是《一种提取麦芽中醇溶蛋白的方法》、《一种提高麦汁缓冲力改善啤酒酸感的啤酒酿造方法》、《麦汁中反-2-壬烯醛潜势的检测分析方法》;发表论文45篇,获省级以上优秀论文奖6项其中一等奖3项,论文《麦汁在糖化热负荷作用下的老化动力学及对啤酒风味稳定性的影响》“获2013年中国酒业协会行业科技进步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啤酒易感乳杆菌VBNC状态的诱导及检测》获“第22届广东省啤酒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包装总氧(TPO)对啤酒风味稳定性的影响》获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优秀论文奖(啤酒类)一等奖。

  二、博士后工作主要做法

  1、通过引进博士后,促进本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和科研工作

  为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对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珠江啤酒为每位博士后配备了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助手共同完成博士后课题,通过全程参与博士后课题,同时定期开展专题技术讲座和培训,使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博士后的科研方法及成果,从而确保博士后课题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2、建立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考核、日常/专项经费、住房、科研项目管理和奖惩激励制度

  珠江啤酒制定了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法,规定了博士后人员招收、考核、专项经费、住房、科研项目管理和奖惩激励制度等,为每位博士后提供了带家居用具的两房一厅住房等生活保障,公司按开题报告批准的额度提供了科研经费,经费100%按计划到位;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对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和表现进行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结果优秀,为公司作出突出贡献的,根据贡献大小,另给予乙方5~15%年收入的奖励。

  3、保障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及生活条件

  珠江啤酒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中心配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啤酒检测仪器和生物工程实验仪器,先进设备为啤酒技术的基础研究和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珠啤集团每年投入的技术开发费为年销售收入的3.5%以上,每年的技术开发费超过11,000万元,确保了技术中心技术开发费用。科研人员提供管理、资料查询、日常分析检验、技改、设备维修、保养等科研后勤服务,为博士后提供了优良的科研工作环境。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珠啤为每位博士后提供两房一厅以上的住房条件,并根据协议商定的项目经费提供项目经费和生活津贴。

  4、配备专门工作人员

  珠江啤酒设"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和专家指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由有关专家组成,是工作站的学术评议机构。研发中心配备了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博士后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生活服务。另外,公司还为每名博士配备一名专职助手和数名兼职助手,配合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确保项目研究进度和质量。

  5、建立了博士后工作档案制度,博士后工作信息资料完整

  按照《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法》规定,工作站对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建立了工作档案,对每位博士后的科研工作和表现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博士后研究人员个人档案,从而确保博士后工作信息资料准确、完整。

  6、财政专项资助经费管理使用设立专账,独立核算方法

  珠江啤酒制定了《专项应付款管理规定》,财政专项设立专账,独立核算,经费使用按规定手续办理,经费按照规定用途用于科研设备采购、科研会议、聘用科研人员、科研场地及其他科研费用。

  三、人才培养及科研方面的突出成就

  通过引进博士后,促进本单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和科研工作。为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珠江啤酒为每位博士后配备了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助手共同完成博士后课题,通过全程参与博士后课题,同时定期开展专题技术讲座和培训,使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博士后的科研方法及成果,从而确保博士后课题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博士后的传、帮、带,培养了科研骨干27人,组建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为公司近年的技术创新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德良博士《通过酵母菌种选育提高纯生啤酒泡沫稳定性》课题在相关国际最新技术前沿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优化并应用酸变性血红蛋白平板筛选低产蛋白酶A的酵母菌株,得到比出发菌株蛋白酶A酶活降低率在20%以上的菌株,有效提高了纯生啤酒的泡沫稳定性。研究成果为目前啤酒行业普遍存在的纯生啤酒泡沫衰减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

  刘国琴博士《原料蛋白组分、质量与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关系》课题建立优化了大麦、麦芽中蛋白质及其亚组分的分离提取方法,采用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研究在啤酒酿造过程中引起非生物稳定性变化的关键蛋白质及其影响因素。该项目的研究对啤酒原料蛋白质的结构分析和影响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内在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该项目获得广州市博士后启动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被评定为优秀。

  李红博士《影响淡色啤酒老化的因素及过程控制的研究》课题建立了淡色啤酒老化预测模型、麦芽脂肪酶酶活分析方法及麦汁反-2-壬烯醛潜势测定方法,找到糖化热负荷、发酵时间、酵母菌株、酵母活性、酵母代数、酵母自溶对成熟发酵液TBA值的影响及其函数关系,汇编了《保证啤酒产品新鲜度的过程控制体系》。该体系应用到酿造大生产,纯生啤酒风味保鲜期从4个月增加至6个月,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按2014年1-9月纯生啤酒产量的20%计算,共增加纯生收入1.63亿元,新增利润760万元。

  邓阳博士《啤酒易感微生物VBNC状态的诱导》课题在分析啤酒易感乳酸菌于啤酒酿造过程中的实际生存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啤酒易感乳酸菌在模拟的酿造环境下“活的但不可培养”(VBNC)状态的形成、复苏及其特性分析,并建立了准确快速的啤酒易感乳酸菌培养检测方法,完善了啤酒酿造过程微生物控制体系。

  张彦青博士《纯生啤酒泡沫的影响因素及大生产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建立了纯生啤酒原料、酵母、生产过程等的操作关键点和关键控制方法;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泡沫蛋白和蛋白酶A控制标准;基于蛋白酶A活力和高分子蛋白的纯生啤酒泡沫预测模型;并且研究了麦芽品种、酒花对泡持性的影响,使珠江纯生啤酒的泡持性提高了20秒以上。


浏览次数: -
分享文章到
返回顶部 打印页面 关闭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