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南沙)(以下简称“智能院”)成立2019年7月,是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新一代潜航器”先导专项落户广州南沙,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南沙区管委会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共同建设的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同年经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高水平研究院。
智能院以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为依托,面向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科学与技术前沿,面向海洋科学研究、深海资源勘查和海洋安全保障等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布局新型海洋智能无人系统研制、智能载荷研发、平台运维保障、海洋信息服务等方向,致力于推动海洋技术进步,推进技术与应用融合发展,致力于深远海的大型智能无人海洋装备研究,突破能源、动力、推进等关键技术和大型深远海智能无人潜水器的总装总调及测试保障条件配套建设,并竭力形成大型深远海智能无人海洋装备研发与测试能力,为南沙区组建智能无人系统专业的技术队伍,为广州市打造成为我国海洋智能无人系统技术的研发基地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智能院一期建设主要开展先导专项保障条件建设,建设龙穴岛总装试验基地、明珠科学园科研基地与综合科考船。龙穴岛总装试验基地建筑面积约2.1万平,明珠科学园科研基地建筑面积约1万平,综合科考船排水量约8000吨,以上建设内容均将在202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届时智能院将具有开始水下智能无人系统全链条研发保障能力。
(一)新概念水下机器人研发方向面向特种水下环境作业、科学研究、资源勘查及重大工程设施检查作业等需求,基于传统水下机器人基础,开发基于新原理、新场景系列水下机器人,包括风电巡检机器人、油气勘察海洋节点布放机器人、管线巡检机器人、煤矿应急救援机器人等,满足水下机器人的不同领域作业需求。团队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的项目“水陆两栖机器人”和“变结构水下机器人”的研制,在水下完成了“奥运历史上首次机器人之间的水下火炬传递”。面向煤矿透水重大安全事故救援工作,研制水下救援机器人,签订晋能集团“矿井透水搜救水下机器人研发与测试”横向项目1项,项目合同额500万元。获批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极冰下双运动模式AUV”项目的子课题1项,研制用于北极冰下探测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组件,应用于未来的北极科考。
(二)智能载荷研发方向以水下机器人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作业、布放回收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声学探测、光学探测、水下作业工具、海洋装备自主布放回收、水下环境3D重构、多传感器组合导航定位等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实现水下机器人智能化、集成化发展。团队获批2022年度国际科技合作“主动波浪补偿栈桥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广东省基金面上项目开展波浪补偿运动测量、控制、系统集成等技术研究。获批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海洋六大产业专项海洋工程装备专题重点项目“海洋工程装备和海上风电水下结构检测作业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示范”。中标中船重工702所“水下航行器声呐软件”项目,与西北工业大学签订5功能液压手购销合同,与沈自所签订了上科大演示电动机械手的技术服务合同,获批2022年度广东省科协海智工作站。
(三)海洋信息大数据研发方向重点研究海洋环境数据的存储、融合处理技术,多源异构海洋信息分析与云服务技术,数字孪生海洋空间技术,基于水下机器人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技术,为水下机器人的数字孪生,故障诊断、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为海洋相关产业提供数据和数字化平台支撑。
(四)装备运维保障服务方向面向海洋科考、资源调查、深海考古、海灾救援、 航次保障,开展潜航器总装测试、海上试验及运维保障工作,形成总装测试保障能力。
智能院自成立以来,科研项目成果显著。累计申请到各类科研项目近20项,科研项目合同额近1.7亿元,其中纵向项目1.43亿元,横向项目2748万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省部级项目8项,累计申请专利48项,发表论文7篇。已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二、人才队伍情况
截至2023年3月,智能院引进各类人才共计115人,含全职46人、双聘69人;含博士37人,硕士56人,本科及以下22人;含院士2人,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37人。
全职人员中含广州市高层次人才1人;南沙区高端领军人才3人、骨干人才9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杰青1人(省级以上)、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
充分发挥产学研功能,智能院积极与地方高校合作,成为广州大学、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和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先后与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等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累计招收实习生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