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百业兴。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日前,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厅三部门印发《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围绕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的目标任务等方面作出规划部署。《行动方案》强调,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做强做大富民兴村产业,打造新型农业特色村镇,到2020年,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74个县(市、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全覆盖,全省建成200个以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特色专业镇,1000个以上农业特色专业村。
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三年行动,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质量兴农的重要抓手。今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省委书记李希在今年4月26日召开的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要求,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做强富民兴村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强镇强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质量兴农之路,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明确了方向。全省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上抓出特色、抓出成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体现的是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质量要求,目的在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核心要通过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农民,振兴一方经济。正如《行动方案》开宗明义指出,对于“村”“镇”来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个行政村、镇,而是一个经济区域的概念;对于“品”来说,不是简单的一个产品,可以是多品,更注重品质提高、品牌打造和产业链的延伸。各地要依托镇村的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以岭南特色水果、南药、茶叶、花卉、畜牧、水产、林下经济为重点,集中连片打造,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做优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康养产业、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基础是“品”。对此,要着力做好“特”字文章。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找准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切入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以“品”带业,以“业”致富。“特”字还蕴含着品牌和质量的要求,只有把特色产品变成精品、名品,打造成为知名品牌,才能更好地服务富民兴村的目标。要按照《行动方案》要求,树立质量和品牌意识,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积极申报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宣传推介,提高我省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供给质量。
实现由“品”到“业”,必须遵循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方式和路径。主体上,要实行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市场运作、政策扶持,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产业上,要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电子商务营销,探索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技术上,要大力推广绿色生态技术,突破效益瓶颈,提高种养收益。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实施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三年行动,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贡献。
南方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