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专题 > 专题报道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广州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07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表时间: 2018-08-17 11:08 信息来源: 本网 浏览字号:


民进广州市委员会:

贵单位在广州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品质之城》(第1078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教育局、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进行认真研究,并与您于4月13日进行了电话沟通。

经综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会办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建议中对弘扬工匠精神是建设品质之城的关键的分析中肯到位,提出建立健全工匠培养体系的建议针对性很强,我们将认真学习和借鉴,结合加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宣传阵地建设和人才引进等专项工作,进一步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各环节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一、广州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适应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目前,广州市技能人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总量持续扩大。技能人才总量已达25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8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30.8%;8名企事业单位的高技能人才获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二是培养平台日趋配套。目前,我市共有27所技工院校和1个教科研机构。设有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7所、普通技工学校20所,其中市属公办技校6所、区属公办技校2所、国企办技校1所、民办技校18所。已建立6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8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三是国际竞技展露风采。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州市共有8名选手代表国家参加了7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了2枚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1个优胜奖的历史性佳绩,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所获奖牌数占全省奖牌总数的41%,占全国总奖牌数的17%,位居全国前列。

(一)强化质量文化建设,完善质量责任首负承诺制。一是印发《广州市重点商场质量责任首负承诺联盟章程》,正式成立广州市重点商场质量责任首负承诺联盟,首批会员单位26家,首负承诺制工作创新探索取得全新突破。继续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去年共计181人次参加网络培训,106人考核合格,目前我市共有首席质量官686名,居全省第一。推进质量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优势资源开展质量教育活动,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9家,数量占全省总数的43%。二是我局重视工匠精神培育、大力宣传品质文化。2017年,联合市委组织部成功举办清华大学质量强市工作高级研修班1期,组织重点企业卓越绩效管理培训会2期。以“大质量新视角”广州质量品牌故事大赛为切入点创新性拉开2017年质量月启动仪式序幕,参赛61部作品在7天投票时间获近211万人次的点赞投票,在网易广东、腾讯大粤网等点击量达45万,7万多人在线收看广州电视台品牌故事大赛启动仪式,活动受到质检总局、省局和市委宣传部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联合17个部门印发质量月活动方案,组织质量咨询、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展示游、质量专家进校园、青少年质量宣传等活动,派发张贴宣传资料150万余份,参与群众1.8万人次。在《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中国质量报》《广州日报》《羊城地铁报》开辟专版宣传,制作质量强市宣传片8条、质量宣传电视栏目2期,在广州电视台累计播出2000次,约700分钟。开展首个“中国品牌日”宣传活动,制作《解码品牌的奥秘》宣传短片。三是坚持一企一策名牌培育制度。通过对本地企业的调研分析,以“符合要求、成长性好、效益明显、质量稳定、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制定名牌培育计划,进一步提高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组织发动企业积极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2017年共推荐上报194家企业237个产品参加广东省名牌(工业类、服务业类)产品,其中工业类181个(复评产品77个,新增产品104个),同比增长81%;服务业类56个,同比增长80.6%。申报企业数和名牌产品数位居全省前列。四是大力提升标准供给能力和水平。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各级标准研制,争取行业话语权。2017年对4家企业参与的5个国际标准给予了近150万的资助,现广州市各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委会(TC/SC)累计106个,主导研制各级标准近2000项,发布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300多项;大力推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从2015年9月起,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在全市开始实施,至2017年底,有2539家企业累计上报11119项标准,涵盖31923种产品;探索开展团体标准工作,释放市场供给标准能力。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各类团体标准制定工作,以适应市场对标准的迫切需求,截止到2017年底,在全国团体标准网上发布实施的团体标准中,广州市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累计参与272项,占全国总数的13%,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已初步显现。

(二)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健全技能人才政策体系。一是健全职业培训体系。从2014年起全面实施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均等化培训补贴制度。截至2017年12月底,广州市共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14.68万人次,补贴金额达2.26亿元。二是纳入人才绿卡制度。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所从事的工种(岗位)符合广州市紧缺工种(职业)目录的人才,可申领人才绿卡。三是纳入人才引进制度。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并符合相关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以申请将户籍迁入本市。四是在2017年积分制入户工作中,符合《广州市积分职业资格及职业工种目录》的,可以获得10至20分的加分。该目录收录了注册土木工程师、建造师以及车工、铣工、精细木工、钢琴制作工等212类职业资格和职业工种,绝大多数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匠人才都涵盖其中。五是在积分入学方面,明确对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关乎民生的公共服务人员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应增加分值权重。六是在积分承租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方面,要求对高技能人才“且获得世界技能大赛或者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的获奖人员”可以通过积分的方式优先配租。

(三)突出特色,内涵发展,构建职业教育稳健发展体系。一是加强市技工院校建设。我市技校教职工5398人,全日制在校生10.91万人,年社会培训鉴定6.2万人次。占全省技工院校的近1/5。培养层次涵盖初级工到高级技师5个级别,开设专业,涵盖一、二、三产业、424个职业(工种)。每年毕业生3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达95%,在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4.6%和74.7%,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比例分别为58.3%和33.9%。二是加强中职学校阵地建设。目前,中职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结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大师、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的事迹以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向学生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在专业课、顶岗实习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5S管理模式引入学校的实训管理和教学过程,结合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特别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对实训项目或工作项目的严谨细致、不畏困难、刻苦耐心等态度进行培育,养成学生对实际工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部分中职学校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利用企业教学团队、技术文件向学校师生“输入行业知识和岗位标准”,在标准的学习、学业的评价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强化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按照“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原则及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职学生群体的具体要求,将精湛技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到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格和智慧融入到素质培育的基本内容中。

(四)创新模式,整合资源,着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形成了广州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被人社部誉为“广州模式”在全国推广,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难题。截至目前,组织了上百家企(行)业实施了近百个主体职业(工种)的多元评价,超过8万多人次,评价工作经验被人社部纳入材料汇编。在此基础上,陆续创新性地开展了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工学结合培养评价等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效。此作为人社部中心课题,2014年开始研究,2016年结题,2017年在广州市七所技师学院8个专业深化实施。

(五)加强统筹,高端引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作用。经市政府批复,按“一中心、三区、七点”的规划,着力打造一个集职业技能开发、实训、评价和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国家级实训基地体系。整个体系投入20亿元,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可同时提供实训鉴定工位约2万个;目前,各分基地已全面投入运行并初见成效,年均实训鉴定11万人次。此外,全市已建成6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8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六)加强交流、积极备战,形成极具影响力的技能竞赛品牌。以“放眼世界、接轨国际”的大视野,积极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一是积极组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广州在4届世赛中共获2金3银5铜9优胜奖,获奖数占全国的21%,全省的50%。二是参与主办“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在历届竞赛中,金牌和奖牌数稳居四地榜首。三是在广州市广泛开展产业人员职业技能竞赛等市级各类竞赛活动。年均竞赛工种达百个,年均带动岗位练兵人数达10万人次,取得良好反响,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起极具影响力的职业技能竞赛品牌。

(七)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提升平台服务能力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为118,33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36,941件;专利授权量为60,20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345件,同比增长20.9%(全国平均水平8.2%);PCT国际专利申请2,441件,同比增长48.7%(全国平均水平12.5%)。市政府批准组建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首期募集基金6亿元,重点投向IAB和NEM产业。支持南沙区“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推动建设全国性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广知中心、汇桔网、高航网等一批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影响力不断加强。二是严格专利行政执法。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力度,每季度组织执法专项行动;构建多元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完善专利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平台;适应新业态,创新电商领域保护模式。2017年,广州市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2,483件,同比增长53.7%,结案率100%。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中国广州花都(皮革皮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南沙自贸区维权援助中心和广州琶洲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多个专利维权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工匠培养机制,完善有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市场环境,从而更好地推动该项工作。

(一)加强校内和校外两个阵地建设。我们将每年坚持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中考招生咨询现场会”职业院校开放日、职教进社区等活动,展示职业院校办学成果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果,通过媒体、现场向社会民众广泛宣传职业教育,宣传技能成才的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氛围,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在社会层面的正面形象。联合广州日报大洋网,每年举办“职业教育金睿奖”活动,通过网络评选和专家评议,评选年度职业院校“未来工匠之星”(学生奖)、“最具前景专业”(专业奖)、“金牌导师”(老师奖)、“最佳引领院校”(高职类奖)和“最佳合作企业”(企业奖)等奖项,加强职业教育政策、成果的社会宣传力度,扩大职业教育的民众知晓率,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和吸引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办学。近年来,我市努力调动企政社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协同育人单位重要主体作用,明确各方在协同育人、协同发展、协同就业等方面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具体任务要求。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自于企政社的需求,充分利用社会办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模式与产教融合的要求全面接轨,加强学生的生产性实践训练。下一步,我们将以教学企业为基地,推行企业教学,将校企业合作从单一的学生实习,拓展到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教师实践、创业就业等多个方面,为校企协同育人找到有效的实施路径。

(三)推动世赛的理念普及和成果转化。我们将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做法,在我市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积极引进国际竞赛项目、竞赛标准和开放式竞赛模式,广泛发动企业、行业参与,搭建技术技能综合展示平台,发动社会各界特别是职业院校和学生参观体验,全面推广和宣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扩大技能人才的社会影响,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并借助大赛平台全面推动提高各企业、各行业的技能水平和职业技术培训水平。借鉴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和文件内容,结合我市行业企业调研、区域发展特征和一体化课程开发,确定专业建设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世界技能大赛资源向我市技能人才培养资源的转化,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模式。

(四)出台实施“羊城工匠”培育计划。根据市领导关于加强人才高地建设的指示要求,我局按照工作部署,正加紧拟制“羊城工匠”行动计划(2018-2022年),争取通过资助劳动者选择符合本市紧缺工种和IAB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培训,建设多个广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广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推选出百名“首席技师”,并对“首席技师”所在的企业予以资助的措施,开展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着力培育一批技艺精湛、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羊城工匠”,搭建起覆盖重点行业、特色行业的技能传承与推广网络,努力使“工匠精神”得到弘扬,“羊城工匠”品牌逐步打响,为实现打造品质之城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五)大力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2016年,我局与南方日报合作建立《创新之城?羊城匠心》专栏,贯通投稿《新快报》的渠道,实现了专栏和《新快报》同时宣传我市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先后整版刊发了以“新能源汽车‘广州品牌’这样炼成”、《“工匠精神”让技能人才走得更稳》为题的专题报道,精心组织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和“技能中国行”行活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使用网络、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对公众全程开放竞赛情况、先进事迹等,吸引更多的个人、单位关心甚至参与其中,进一步拉近各方的距离,增进社会对技能工作和技能人才的了解和沟通,努力倡导技能成才、匠心筑梦的社会氛围。

(六)引导专利申请提质增量。2017年调整了专利申请资助标准,印发《2017年度广州市专利工作专项资金(专项发展资金)项目申报指南》,通过实施“中小微企业专利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知识产权服务”等项目,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2017年全年共受理专利资助申请39,386件,同比增长32.9%,申请人中不乏技能人才;发放资金6,908万元,同比增长39.7%,有效调动了创新主体创新热情。部分区也分别制定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下一步,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和枢纽城市建设。

(七)加大品牌培育工作力度。大力夯实品牌基础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支持工业企业提升质量,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积极创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广东省名牌产品。不断强化政府质量奖激励作用,树立一批在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广泛示范性的全国和行业质量标杆,促进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数量显著增加。加大质量宣传,夯实质量群众基础,开展系列群众性质量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强化企业员工质量意识和素养,全面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推动我市整体质量再上新台阶。创新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模式,开展暖企、助企、强企活动,推广卓越绩效、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全面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提升质量工作者业务素养。大力推动企业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加强创新技术建设,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强化“质量第一”的发展意识,形成质量改进和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促进创新成果的标准化和专利化,提升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加强实施标准化战略。坚持以全面标准提升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快构建广州先进标准化体系,推动形成标准化工作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业、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更多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局面,大力提升广州标准国际化水平。

(八)扩大对来穗人员的公共服务面。将以《广州市来穗人员积分制服务管理规定(试行)》及其实施细则的制订出台为契机,探索建立来穗人员享受积分制入户、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或享受政府补贴民办学校起始年级学位、申请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等公共服务大积分体系,并对创新创业人才、从事急需工种或职业资格与服务行业、社会服务与公益的人群予以加分,进一步体现对工匠人才等特殊艰苦行业从业人员的照顾。

同时以“来穗人员大学堂”为依托,进一步强化对来穗人员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宣传来穗人员先进事迹时注重对其精神内核的发掘,特别彰显来穗工匠人才“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积年累月的专注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努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浓厚氛围。

感谢贵单位对我市“工匠”机制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8月17日

(联系人:姚敏燕,联系电话:1390220306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质监局,市教育局,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


浏览次数: -
分享文章到
返回顶部 打印页面 关闭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