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专题 > 专题报道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0182385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表时间: 2018-05-29 17:38 信息来源: 本网 浏览字号:

马粤君代表:

  您在市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以‘工匠精神’提供高质量产品供给的建议》( 第 20182385)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有单位积极认真研究办理,并于4月24日与您电话沟通交流。经综合市教育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您针对工匠精神重要性的分析中肯到位,对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工匠培养体系,制定工匠人才的激励和保障政策,形成提供高质量产品供给的市场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对我们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谋划人才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营造尊重“工匠精神”的社会环境,完善工匠培养的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该项工作。

  一、广州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适应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目前,广州市技能人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总量持续扩大。技能人才总量已达25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8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30.8%;8名企事业单位的高技能人才获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二是培养平台日趋配套。目前,我市共有27所技工院校和1个教科研机构。设有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7所、普通技工学校20所,其中市属公办技校6所、区属公办技校2所、国企办技校1所、民办技校18所。已建立6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8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三是国际竞技展露风采。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州市共有8名选手代表国家参加了7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了2枚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1个优胜奖的历史性佳绩,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所获奖牌数占全省奖牌总数的41%,占全国总奖牌数的17%,位居全国前列。

   (一)突出特色,内涵发展,构建职业教育稳健发展体系。一是加强市技工院校建设。我市技校教职工5398人,全日制在校生10.91万人,年社会培训鉴定6.2万人次。占全省技工院校的近1/5。培养层次涵盖初级工到高级技师5个级别,开设专业,涵盖一、二、三产业、424个职业(工种)。每年毕业生3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达95%,在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4.6%和74.7%,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比例分别为58.3%和33.9%。二是加强中职学校阵地建设。目前,中职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结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大师、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的事迹以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向学生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在专业课、顶岗实习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5S管理模式引入学校的实训管理和教学过程,结合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特别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对实训项目或工作项目的严谨细致、不畏困难、刻苦耐心等态度进行培育,养成学生对实际工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部分中职学校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利用企业教学团队、技术文件向学校师生“输入行业知识和岗位标准”,在标准的学习、学业的评价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强化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按照“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原则及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职学生群体的具体要求,将精湛技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到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格和智慧融入到素质培育的基本内容中。

  (二)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健全技能人才政策体系。一是健全职业培训体系。从2014年起全面实施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均等化培训补贴制度。截至2017年12月底,广州市共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14.68万人次,补贴金额达2.26亿元;二是纳入人才绿卡制度。只要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所从事的工种(岗位)符合广州市紧缺工种(职业)目录的人才,可申领人才绿卡;三是增加积分入户分值。外来务工人员取得相应职业资格书,在积分入户申请时,即可获得最高50分的指标分值;四是纳入人才引进制度。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并符合相关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以申请将户籍迁入本市。

   (三)加强统筹,高端引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作用。经市政府批复,按“一中心、三区、七点”的规划,着力打造一个集职业技能开发、实训、评价和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国家级实训基地体系。整个体系投入20亿元,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可同时提供实训鉴定工位约2万个;目前,各分基地已全面投入运行并初见成效,年均实训鉴定11万人次。此外,全市已建成6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8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四)加强交流、积极备战,形成极具影响力的技能竞赛品牌。以“放眼世界、接轨国际”的大视野,积极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一是积极组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广州在4届世赛中共获2金3银5铜9优胜奖,获奖数占全国的21%,全省的50%;二是参与主办“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在历届竞赛中,金牌和奖牌数稳居四地榜首;三是在广州市广泛开展产业人员职业技能竞赛等市级各类竞赛活动。年均竞赛工种达百个,年均带动岗位练兵人数达10万人次,取得良好反响,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起极具影响力的职业技能竞赛品牌。

  (五)创新模式,整合资源,着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形成了广州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被人社部誉为“广州模式”在全国推广,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难题。截至目前,组织了上百家企(行)业实施了近百个主体职业(工种)的多元评价,超过8万多人次,评价工作经验被人社部纳入材料汇编。在此基础上,陆续创新性地开展了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工学结合培养评价等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效。此作为部中心课题,2014年开始研究,2016年结题,2017年在广州市七所技师学院8个专业深化实施。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尊重“工匠精神”的社会环境,强化工匠精神教育,完善工匠培养的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该项工作。

  (一)大力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将继续使用网络、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对公众全程开放竞赛情况、先进事迹等,吸引更多的个人、单位关心甚至参与其中,进一步拉近各方的距离,增进社会对技能工作和技能人才的了解和沟通,努力倡导技能成才、匠心筑梦的社会氛围。

  (二)推动世赛的理念普及和成果转化。将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做法,在我市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积极引进国际竞赛项目、竞赛标准和开放式竞赛模式,广泛发动企业、行业参与,搭建技术技能综合展示平台,发动社会各界特别是职业院校和学生参观体验,全面推广和宣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扩大技能人才的社会影响,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并借助大赛平台全面推动提高各企业、各行业的技能水平和职业技术培训水平。借鉴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和文件内容,结合我市行业企业调研、区域发展特征和一体化课程开发,确定专业建设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世界技能大赛资源向我市技能人才培养资源的转化,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模式。

  (三)出台实施“羊城工匠”培育计划。根据市委任学锋书记关于加强人才高地建设的指示要求,我局按照工作部署,正加紧拟制“羊城工匠”行动计划,争取通过资助劳动者选择符合本市紧缺工种和IAB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培训,建设多个广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广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推选出百名“首席技师”,并对“首席技师”所在的企业予以资助的措施,开展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着力培育一批技艺精湛、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羊城工匠”,搭建起覆盖重点行业、特色行业的技能传承与推广网络,努力使“工匠精神”得到弘扬,“羊城工匠”品牌逐步打响,为实现打造品质之城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四)以技能竞赛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重要工作为抓手,带动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的广泛培育。

  一是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世界—全国—省—市—校”五级竞赛体系,以竞赛强化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引领和促进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变革、设备设施完善,既培养一批高精尖技术能手,也在全体学生中掀起学技能、拼技能的学习氛围。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于近期完善竞赛组织管理机构,拟组建成立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技能竞赛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竞赛工作的统筹与指导,在竞赛项目设置、标准制定、专家指导、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积极争取承办更多的省级以上竞赛项目,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培育和选拔,进一步巩固我市竞赛工作的地位和影响。将认真研究和积极争取出台各级技能竞赛获奖者的奖励办法,进一步培育社会崇尚工匠精神、支持工匠培养的认同氛围。

  二是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在2018年认定一批市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争取出台广州市中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激励政策。

  (五)加强校内和校外两个阵地建设。我们将每年坚持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中考招生咨询现场会”职业院校开放日、职教进社区等活动,展示职业院校办学成果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果,通过媒体、现场向社会民众广泛宣传职业教育,宣传技能成才的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氛围,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在社会层面的正面形象。联合广州日报大洋网,每年举办“职业教育金睿奖”活动,通过网络评选和专家评议,评选年度职业院校“未来工匠之星”(学生奖)、“最具前景专业”(专业奖)、“金牌导师”(老师奖)、“最佳引领院校”(高职类奖)和“最佳合作企业”(企业奖)等奖项,加强职业教育政策、成果的社会宣传力度,扩大职业教育的民众知晓率,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和吸引力。

  (六)深化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办学,实现行业、企业工匠精神、工匠文化、工匠制度向职业院校无缝输出。

  近年来,市教育局努力调动企政社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协同育人单位重要主体作用,明确各方在协同育人、协同发展、协同就业等方面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具体任务要求。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自于企政社的需求,充分利用社会办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模式与产教融合的要求全面接轨,加强学生的生产性实践训练。

  一是实施“中职强师工程”,优化师资结构。按照《广州市教育局关于鼓励和支持广州市中职学校聘用优秀兼职教师工作的实施方案》,大力支持局属中职学校面向社会吸引高水平技能人才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深化教产对接和校企合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师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5-2017三年间,支持局属16所中职学校设立92个能工巧匠兼职教师岗位,累计引进387人次到校兼职任教,参与职校人才培养。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和大力推进示范专业、示范项目、能工巧匠进校园等专项工作。

  二是高职院校建立了一批具有教学功能的教学企业。以教学企业为基地,推行企业教学,将校企业合作从单一的学生实习,拓展到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教师实践、创业就业等多个方面,为校企协同育人找到了有效的实施路径。企业教学模式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企业载体,打通教师服务社会的渠道,提升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实践能力,实现“一石三鸟”的效果。

  三是持续加强职教集团和专委会建设。市教育局将继续加强市级6个职教集团工作的统筹和支持,发挥15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规范教材选用、开展新技术应用培训、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等方面推动职业教育双主体办学、双主体育人。2018年,我市积极推荐3个职教集团申报省级中职教育示范性职教集团,以此为抓手,推动集团内部规范章程制度、健全实质性运行,加快培育一批校企合作成果,发挥职教集团立足本地,服务和引领本区域相关产业发展,产生较强的经济和文化辐射效应。下一步将主动寻求与广州地区大型企业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整合优质职教资源、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益和影响。

  (七)积极做好先进制造业人才奖励相关工作。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于2017年初印发实施《2017年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在保障措施“加大人才保障力度”部分中提出:“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引导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应用技术型大学,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积极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着力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队伍”。下一步,将对120家企业中符合奖励条件的678人,按政策给予奖励,有效促进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和“工匠精神”打造。

  感谢您对我市“工匠精神”培育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5月29日

  (联系人:姚敏燕,联系电话:83373841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浏览次数: -
分享文章到
返回顶部 打印页面 关闭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