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专题 > 专题报道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059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表时间: 2018-08-29 09:30 信息来源: 本网 浏览字号:

民建广州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第 1059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会同市教育局、市国资委进行认真研究,并与您于4月17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市教育局等会办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贵单位在建议中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情况的分析中肯到位,提出培养适应广州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建议针对性很强,对我们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谋划人才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制定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和保障政策,从而更好地推动该项工作。

  一、广州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适应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目前,广州市技能人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总量持续扩大。技能人才总量已达25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8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30.8%;8名企事业单位的高技能人才获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二是培养平台日趋配套。目前,我市共有27所技工院校和1个教科研机构。设有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7所、普通技工学校20所,其中市属公办技校6所、区属公办技校2所、国企办技校1所、民办技校18所。已建立6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8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三是国际竞技展露风采。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州市共有8名选手代表国家参加了7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了2枚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1个优胜奖的历史性佳绩,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所获奖牌数占全省奖牌总数的41%,占全国总奖牌数的17%,位居全国前列。

  (一)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健全技能人才政策体系。一是健全职业培训体系。从2014年起全面实施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均等化培训补贴制度。截至2018年7月底,广州市共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16.42万人次,补贴金额达3.05亿元;二是纳入人才绿卡制度。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所从事的工种(岗位)符合广州市紧缺工种(职业)目录的人才,可申领人才绿卡;三是增加积分入户分值。外来务工人员取得相应职业资格书,在积分入户申请时,即可获得最高50分的指标分值;四是纳入人才引进制度。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并符合相关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以申请将户籍迁入本市。

  (二)突出特色,内涵发展,构建职业教育稳健发展体系。一是加强市技工院校建设。我市技校全日制在校生10.91万人,年社会培训鉴定6.2万人次。占全省技工院校的近1/5。培养层次涵盖初级工到高级技师5个级别,开设专业,涵盖一、二、三产业、424个职业(工种)。每年毕业生3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达95%,在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4.6%和74.7%,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比例分别为58.3%和33.9%。二是加强中职学校阵地建设。2017年推动出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中,《实施意见》创新提出深化管理、办学、人事、投资4项体制改革和职业教育发展的6项机制。同时,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017年市属高职院校共82个专业点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招生计划数3525人,较2016年增长40%,启动学前教育专业学院建设和招生,系列举措有力加强了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优化了中高级技能人才结构。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对接产业发展计划,配合广州市IAB战略的实施,起草《广州市IAB产教融合和人才支撑计划》。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范围扩大至5所高职院校,新增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推进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起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改革方案并召集专家论证会,研究构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调整与产业发展联动的机制。

  (三)创新模式,整合资源,着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形成了广州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被人社部誉为“广州模式”在全国推广,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难题。截至目前,组织了上百家企(行)业实施了近百个主体职业(工种)的多元评价,超过8万多人次,评价工作经验被人社部纳入材料汇编。在此基础上,陆续创新性地开展了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工学结合培养评价等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效。此作为人社部中心课题,2014年开始研究,2016年结题,2017年在广州市七所技师学院8个专业深化实施。

  (四)加强统筹,高端引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作用。按“一中心、三区、七点”的规划,着力打造一个集职业技能开发、实训、评价和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国家级实训基地体系。整个体系投入20亿元,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可同时提供实训鉴定工位约2万个;目前,各分基地已全面投入运行并初见成效,年均实训鉴定11万人次。此外,全市已建成6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8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五)加强交流、积极备战,形成极具影响力的技能竞赛品牌。以“放眼世界、接轨国际”的大视野,积极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一是积极组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广州在4届世赛中共获2金3银5铜9优胜奖,获奖数占全国的21%,全省的50%;二是参与主办“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在历届竞赛中,金牌和奖牌数稳居四地榜首;三是在广州市广泛开展产业人员职业技能竞赛等市级各类竞赛活动。年均竞赛工种达百个,年均带动岗位练兵人数达10万人次,取得良好反响,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起极具影响力的职业技能竞赛品牌。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环境,从而更好地推动该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工作。扎实推动《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的贯彻落实,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工作,提高我市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和优化,加快推进广州交通大学等高校的设置,配合做好广州科技教育城的建设工作,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的提级升格。加快落实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出台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聚焦广州重点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发布并启动《广州市IAB产教融合与人才支撑计划》,促进教育与IAB 战略性新兴产业全方位对接。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围绕广州市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建设一批市级以上示范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紧缺专业,增强专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适配度,提高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推进我局与广州开发区联合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共同出台校企合作促进政策、推进相关专业群进驻产业园区、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启动中职“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广州市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为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师资保障。同时,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在职业院校校内和校外两个阵地,积极营造崇尚工匠精神,崇尚技能、不唯学历的社会氛围,加强职业教育政策、成果的社会宣传力度,扩大职业教育的民众知晓率,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关注度和吸引力。

  (二)推动世赛的理念普及和成果转化。我们将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做法,在我市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积极引进国际竞赛项目、竞赛标准和开放式竞赛模式,广泛发动企业、行业参与,搭建技术技能综合展示平台,发动社会各界特别是职业院校和学生参观体验,全面推广和宣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扩大技能人才的社会影响,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并借助大赛平台全面推动提高各企业、各行业的技能水平和职业技术培训水平。借鉴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和文件内容,结合我市行业企业调研、区域发展特征和一体化课程开发,确定专业建设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世界技能大赛资源向我市技能人才培养资源的转化,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模式。

  (三)出台实施“羊城工匠”培育计划。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关于加强人才高地建设的指示要求,我局按照工作部署,正加紧拟制“羊城工匠”行动计划(2018-2022年),争取通过资助劳动者选择符合本市紧缺工种和IAB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培训,建设多个广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广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推选出百名“首席技师”,并建立创新工作室对所在的企业予以资助的措施,开展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着力培育一批技艺精湛、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羊城工匠”,搭建起覆盖重点行业、特色行业的技能传承与推广网络,努力使“工匠精神”得到弘扬,“羊城工匠”品牌逐步打响,为实现打造品质之城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四)大力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2016年起,广州市人社局与南方日报合作建立《创新之城•羊城匠心》专栏,贯通投稿《新快报》的渠道,实现了专栏和《新快报》同时宣传我市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先后整版刊发了以“新能源汽车‘广州品牌’这样炼成” 、《“工匠精神”让技能人才走得更稳》为题的专题报道,精心组织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和“技能中国行”行活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使用网络、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对公众全程开放竞赛情况、先进事迹等,吸引更多的个人、单位关心甚至参与其中,进一步拉近各方的距离,增进社会对技能工作和技能人才的了解和沟通,努力倡导技能成才、匠心筑梦的社会氛围。

  (五)推进国资监管职能调整优化。将围绕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职能调整优化,结合监管企业实际,积极引导监管企业大力培养以产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制定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技术技能参与劳动成果分配的激励机制,深入开展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推动落实高技能人才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及在技能人才队伍中发展党员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作用。

  (六)逐步健全科学、合理的表彰机制。2010年以来,国家、省及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中办发〔2010〕33号)、《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国评办发〔2011〕5号)、《广东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实施细则(试行)》(粤人社发〔2013〕169号)、《关于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的注意事项》(粤人社函〔2015〕381号),对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进行清理和规范,从严控制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根据中央和省要求,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规范我市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的意见》(穗办电〔2015〕32号),明确了开展评比达标表彰工作的具体要求。根据文件精神,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审批制度,申请设立新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须由市委、市政府归口报省委、省政府审批并报中央评比达标表彰办公室备案,我市没有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审批权限。目前我市经批准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有6个,原则上按批准留的项目总数控制和开展表彰工作,不得开展临时性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授予、认定“首席技能大师”、“羊城工匠”等褒奖类的荣誉称号属于表彰奖励事项,应在地方的表彰目录范围内组织实施,否则不能开展。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逐步健全科学、合理的表彰机制,协助完善我市高技能人才激励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发展。

   (七)加强对事业单位高等级技术工岗位的激励。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制度属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我市无调整权限,我们将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有关情况。关于绩效工资,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要求,我们将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调整时,进一步加强对高等级技术工岗位的激励;在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时,细化分类调控,更充分考虑各单位高等级技术工的情况;在指导事业单位内部分配时,鼓励和指导单位根据实际贡献向高等级技术工人岗位倾斜,统筹考虑技术工人与专技人员的待遇平衡。

  (八)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根据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在职称评审工作中,技工院校中级技工班毕业生与中专学历人员同等对待,高级工班毕业生与大专学历人员同等对待,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与本科学历人员同等对待。同时省人社厅正在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评价办法,符合申报条件或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高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和认定。我市将在省出台相关政策后认真贯彻落实。

  感谢对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8月29日

  (联系人:姚敏燕,联系电话:1390220306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教育局,市国资委。

浏览次数: -
分享文章到
返回顶部 打印页面 关闭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