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你委提出的《加强陪护人员职业化队伍建设 以公司化运作解决住院、养老、托幼等陪护问题》(第1009号)的提案收悉。该提案对于我市加强陪护人员职业化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被列入市政协2018年重点提案,由黎明副市长督办、李瑾副主席配合督办。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教育、民政、商务等部门认真研究办理。8月28日,黎明副市长带队到松鹤养老院、广东省海之珠职业培训学院实地调研并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你单位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有序推进重点提案办理工作
为抓好提案办理,市政府成立了以黎明副市长为组长、各会办单位领导参加的提案办理领导小组,为提案办理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经多方沟通协调,广泛征求意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了提案办理工作方案、实地调研和督办座谈会方案等,强化办理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协调督办领导带队到广东省海之珠培训学院、广州市松鹤养老院实地调研,并召开督办座谈会,有效推进提案办理。
二、紧跟形势、科学研判,扎实推进陪护工作职业化
(一)完善制度保障机制。相继出台《广州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穗民〔2016〕395号)、《广州市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就业补贴及岗位补贴试行办法》(穗民规字〔2018〕4号)、《广州市促进健康及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穗府〔2018〕6号)、《2018年广州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点》(穗社保联席发〔2018〕1号)等政策,为解决陪护类人员职业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发挥职业院校阵地作用。广州市技师学院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班,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成立“养老服务与管理工作室”,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护理、助产、药学等13个专业,从2014年开始招生,3所院校现有陪护类专业在校生439人,毕业71人。另外,市技工院校为部分养老机构培训全日制、弹性学制学员2500多人;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广州市家庭服务人员职业培训采购项目”培训“育婴师”、“家庭妇婴护理员”414名,为我市事业单位培训护理员600多名。
(三)加大社会办学力度。鼓励民办培训机构开设陪护类职业培训,社会各类培训机构2017年培训陪护类职业人员共计5558名。我市职业培训中心2017年共组织3895名劳动者参加签约培训机构保育员、育婴员、女婴护理专业免费培训。
(四)建强养老实训基地。轻工技师学院成功申报老年服务与健康管理专业为省特色建设专业,先后建立3个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了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被评为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列入广东省首批二类品牌建设专业,护理技能实训中心已经建设成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广州市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养老服务与健康管理公共实训中心成为广东省高职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设项目。
(五)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各培训机构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我市技工院校先后建立3个校外实训基地,与日本国际交流协会签订战略联盟协议,成立了由3家协会、3所院校、10家企业参与的省养老服务行业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广州市老人院会同东升医院建立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南珠广场培训基地)。市技师学院与贵州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泰成逸园医疗养老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打造“黔南州合作班”,共同培养陪护类职业人员。市轻工技师学院开设“泰康英才班”,培育全日制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员。
尽管如此,新形势下陪护类人员职业化建设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陪护类职业人员短缺。近几年,我市虽然加大对陪护类人员的培训培养,但与市场发展需求仍然不适配。从养老行业来看,目前我市养老护理员(含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约4500人,预计未来5年我市老年人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80万,需要养老护理员1.2万人以上,缺口明显。二是陪护人员社会地位偏低。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没有扭转,职业分高低贵贱的陋习还没有改变,尤其对陪护类的职业更是低看三分,陪护类人员得不到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对等的价值回报,致使陪护类人员进入少、流失快、稳定难。三是陪护人员素养参差不齐。陪护职业门槛较低,从业人员往往年龄偏大,加上受训时间长短不一、受训层次高低有别、从业经历经验各不相同,造成素养参差不齐。
三、坚持市场导向、贴近需求,以公司化运作解决陪护问题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二孩家庭增多的发展趋势,我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依靠政府、学校、企业及全社会力量多方合作,齐抓共管,共同解决陪护人员问题。
(一)提升陪护人员待遇水平,增强陪护行业社会认同度和吸引力。一是促进提高工资待遇。我市将在今年年底前出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的协同作用,完善包括陪护人员在内的技术工人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提高其薪酬水平。二是落实艰苦岗位补贴。对入职养老机构从事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一线工作并与所在单位签订三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高等院校全日制毕业生和技工院校全日制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毕业生,在三年合同期满后的一年内分别给予一次性5千元、1万元就业补贴;对入职养老机构从事一线养老护理工作满五年、满十年的养老护理员,分别给予一次性5千元、2万元的艰苦岗位补贴。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整合宣传渠道和阵地,开展“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陪护行业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深厚氛围,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对陪护类人员做到真尊重。
(二)完善陪护相关政策措施,提升陪护类人才供给侧结构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技能晋升培训政策。积极向国家人社部和省人社厅反映,对于符合条件的在穗务工人员(不分户籍)参加养老护理及相关专业培训,但无法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得技能等级证书或行业相关权威认证的,均可获得200元至3500元不等的技能晋升培训补贴。二是投入专项经费建设培训平台。充分借鉴轻工技师学院自2016年至今已获得省市财政600万元的专项资金,获得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100万元资助的经验,进一步投入财政和福彩资金,用于公共实训基地和专业内涵建设。三是鼓励职业院校开设陪护专业。支持更多的职业院校开设陪护类专业,有针对性地在劳动力转移需求地区和对口扶贫地区开展招生宣传,并设立奖学金,落实学生学费减免优惠政策,提高从招生、培训、考证到就业的服务质量,解决招生难、招优秀生更难的问题。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开办陪护专业培训机构。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加快推进营利性学校和非营利性学校分类管理,支持民办培训机构,定期举办师资公益培训班、交流推介活动,扶持社会力量办好陪护类职业培训班。五是探索“互联网+”新型融合式培训。突破职业培训时空限制,引进优质互联网培训资源,创设网上培训课程,建立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开展线上培训与线下实训相结合的“互联网+”培训服务。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着力促进陪护行业公司化运作。按照“政府主导、社会主体、市场推动、全民参与”的原则,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全面放开陪护服务市场。一是完善职业发展通道。继续按照《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要求,科学考核评价目录内的培训项目,积极探索目录外的陪护类职业培训模式,将急需的陪护专业纳入紧缺工种专项培养计划,推进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贯通制度。二是推行社会化运营。推动将政府举办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公办养老机构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加快制定《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条例》《关于转发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三是实施多头监管。坚持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相结合,规范陪护行业管理。扶持福利协会、居家养老协会和养老产业协会发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加强行业自律。出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等规范标准,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养老机构督导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评估,每两年开展一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水平评估工作,适时开展行业信用评级,并将评估结果与购买服务、资助补贴等挂钩,提升陪护行业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感谢你们对我市陪护队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10月10日
(联系人:陶旭,联系电话:8339055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