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专题 > 专题报道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20242615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表时间: 2024-05-31 17:54 信息来源: 市人社局 就业促进处(农民工工作处) 浏览字号:

穗人社函〔2024〕239号


林泰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我市的建议》(第20242615号)收悉。建议中梳理了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以及广州市在农民工城市融入方面取得一系列实践成效,指出了其在融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和技能培训、着力解决住房教育问题、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建议针对性很强,对进一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健康发展、融入城市具有积极意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人社局、住建局、卫健委、教育局等多个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在5月13日上门走访与您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相关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通过建立完善入户政策、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等形式,助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持续建立完善“看得见”的就业服务体系,拓展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渠道

  (一)多措并举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深入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百日千万网聘活动”等公益性线上线下专项招聘活动,稳步推进各项公共就业服务落地落实。2023年1-12月,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1576场次(线上927场,线下649场),参会企业5.60万家次,提供招聘岗位138.58万个,服务求职人数194.30万人次。发挥“广州公共招聘”小程序“摇一摇——邻近职位随心找”服务功能,持续助力企业与求职者便捷对接,截至2023年底,服务用人单位9062家次,归集发布岗位21.10万个。创新打造“广州南站-零距离招聘”服务品牌,发挥广州南站交通枢纽优势,每季度在广州南站举办“招工服务月”暨“赢在广州”高质量发展招工见面会,组织参会企业510家次,提供岗位1.83万个次,求职者入场约2.19万人次,实现出站即求职、下车即就业。

  (二)加强农村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服务。印发《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的通知》,加强基础数据信息比对,补全脱贫人口联系电话、就业、居住地等关键信息,核实在穗脱贫人口15.46万人。聚焦东西部协作,加大区域劳务协作工作,截至2023年底,市、区组织专列10趟及专车36车次共5015人返穗返岗。向对口地区推送就业岗位超过9.75万个,组织1305家次企业采取现场和网络方式开展招聘活动100场次,累计帮扶毕节市、黔南州、安顺市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139021人(转移广东就业46068人),帮扶脱贫人口实现就业94508人(转移广东就业21143人),脱贫人口转移广州就业2364人(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2123人)。

  (三)做好灵活就业农民工服务工作。把支持灵活就业作为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举措,搭建线上线下灵活用工对接平台,加强新就业形态人员就业信息和岗位信息采集、发布,设立灵活用工服务专区或专窗,为灵活就业人员免费提供多形式职业介绍服务。截至2023年底,全市采集发布灵活用工岗位信息22.71万个、有灵活就业意向的求职者信息5.76万人次;举办灵活就业专场招聘会234场次(其中线上138场,线下96场),参会企业0.61万家次,提供招聘岗位16.82万个,服务求职人数20.42万人次。

  二、持续建立完善“够得着”的技能培训体系,有效降低市民化门槛。

  (一)支持企业培训。大力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支持鼓励企业、职业培训机构、涉农院校等多主体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增收致富技能,加强培训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2023年全市共发放技能提升补贴4.82万人次,其中对农村户籍劳动者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13万人次。推动“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企业开展技培生、学生学徒制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2023年全市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新增备案3933人次,累计发放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1763.73万元。

  (二)创新教育形式。深化产教融合,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组建技工教育校企联盟,年均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2.63万名。积极推动“农村电商”工程高质量发展,根据新型农民的特点,大力开展“互联网营销师”“网店美工”“电子商务师”等工种的培训,培育新业态电商人才。2023年全市开展农村电商培训6451人次。结合新就业形态相关工种,积极发动培训机构开展“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花卉栽培”“贵金属首饰制作工”等乡村工匠工种的培训。2023年全市共培育乡村工匠10247人次,其中新增取得乡村工匠相关证书共8228人次,各区人社部门组织乡村工匠相关职业(项目)技能线下培训共2019人次。

  (三)加强宣传力度。指导各区通过开展公益性短期培训班、创业培训班和项目制培训等形式,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提高职工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发挥先进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在产改工作的示范引领带动效应,指导支持各区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总结提炼改革成功经验案例。

  三、持续建立完善“兜得住”的权益保障体系,积极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强化组织促融入。坚持将建会入会作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服务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扩大工会组织的有效覆盖,筑牢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的根基和平台,切实履行工会组织的职责。持续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不断扩大对新业态领域包括新生代农民工人员的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打造“一主干、四支撑、多阵地”的多元化格局,建设以市、区两级职工服务中心为主干,以工会驿站、职工服务站、心灵驿站、职工书屋等为支撑,以“市、区、镇(街)、工业园区(行业)、基层”五级服务为基础的服务阵地网络体系。全市建成250余家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站)。率先在全省建设“户外职工小休站”,全市建成工会驿站超860家,服务户外劳动者超1000万人次。

  (二)集体协商促融入。我市发布《2023年广州市主要行业职工薪酬福利集体协商参考信息》,为23个主要行业提供薪酬信息,专门用于指导职工方与企业方开展集体协商,为广州企业和工会推进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专业信息数据支撑。联合市劳动关系三方开展“2023年广州市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广泛发动全市企业、行业、区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就双方共同关心、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开展集体协商,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等群体合法权益。开展民主管理集体协商培训指导进基层活动,广泛发动基层工会申报,对基层工会开展业务培训指导,鼓励劳资双方开展集体协商,更好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等群体合法权益。打造区域民主协商载体,在全市11个区开展区级集体协商指导服务站建设,畅通基层指导服务“神经末梢”。

  (三)强化维权促融入。我市工会积极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指派工会律师免费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来穗务工人员等劳动者代理劳动争议案件。依托市法律援助服务示范工作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党员律师法律服务示范岗等平台,安排律师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有效缓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确认劳动关系、追索报酬和职业伤害赔偿等维权难题。2023年以来全市工会办理工会法律援助案件2651宗,实现应援尽援、快速解纷。持续推动“人社+工会”“法院+工会”劳动人事争议三方联合调解和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委派工会调解员律师在市、区两级三方联调中心、诉调对接工作室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职工群众开展案件调解等工作。2023年以来,全市工会参与办理三方联调、诉调对接案件8412宗。

  (四)关心关爱促融入。做好工会员工关爱和宣传工作,以“职工健康工会行”服务品牌为核心,以一线职工免费体检心检、女职工免费“两癌”筛查、职工疗休养等N项内容为抓手,着力创建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的“1+N”工会职工健康服务体系。2023年组织3000名一线职工免费体检,5000名女职工免费两癌筛查,接收相关爱心机构捐赠的2000个免费呼吸筛查名额和2000个免费泛肿瘤筛查名额,并将名额分发给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一线职工。市总本级投入210万元带动全市各级工会投入逾3000万元开展先进职工和技术工人疗休养,惠及3万余人。承接广东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转派工单,形成有力合法权益保护。结合“5.25心理健康日”“10.10精神卫生日”时间节点,依托市团校青少年生命教育公益大讲堂生命教育系列微课堂等平台,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广州“健康直通车”关爱建筑作业人员身心健康促进行动,为省市重点项目工地的管理人员、建筑工人提供综合义诊、科普讲座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2023年联合市卫健委组织159名青年医师、健康科普及心理咨询专业志愿者,累计服务约3200人次。

  四、持续建立完善“过得好”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公务服务均等化发展。

  (一)打通人才流通渠道。广州市按照国家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有关要求,进一步落实人才积分入户政策,优化人才服务,2023年1月9日,正式印发《广州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办法》。截至2023年底,合计63652人(含随迁)入户广州,特殊技能、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积分制入户,共1775人(含随迁)入户广州。实施《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及政策实施细则,目前,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已实行全流程网办,仅需三项申报材料(身份信息材料、条件材料、入户地址材料),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均可申请办理引进人才入户广州,无任何指标限制。在全国首创引进在职人才入户“移动端申报+全流程网办”,2023年引进在职人才入户5.6万人。

  (二)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当前,我市已初步探索形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新建、企事业单位自有存量土地新建、产业园区工业项目配套用地新建、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新建、城市更新项目配置、城中村住房等存量房屋依法整租运营等七种筹建方式,并制定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配套政策,以缓解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截至2023年底,我市共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7.77万套(间)。

  (三)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2023年,广州市入选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全市17家托育机构入选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数量占全省(66家)四分之一强。印发实施《广州市托育服务体系规划(2021-2030年)》等文件,进一步明确托育服务发展方向。出台《广州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科学分解年度指标任务,提出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实施“一街镇一普惠”发展模式,推动多元化发展,加强人才培训培养,完善政策支持健全监管体系等20条工作措施。目前,全市托育服务机构数量和托位数均居全省前列,为减轻育龄群众生育养育后顾之忧打下良好基础。

  (四)做好医疗保障工作。根据《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规定》,在我市就业的来穗务工人员(含灵活就业)可按规定参加我市职工医保,享受与本市户籍职工医保参保人同等待遇。对于未在我市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来穗务工人员及其配偶家属,如在异地已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可在我市享受异地就医联网报销结算服务。根据国家、省的统一部署,广州市分别于2015年10月及2017年2月实现省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报销结算,目前无论是广州市参保人在外地就医还是异地参保人来穗就医,符合规定的住院、普通门诊、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均可在就医地直接结算。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计1,575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2023年,作为就医地,广州共为异地就医参保人提供就医联网结算服务约323.2万人次;作为参保地,共有57.2万人次广州参保人享受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服务。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重要论述,以人为城市化的核心,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让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市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

  (一)着力保主体增岗位。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发挥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等引领作用,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留穗、来穗就业创业。加快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落实“降、缓、返、补、扩”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二)着力强素质提质量。支持农民工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和适岗能力。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宣传,改变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观念,让他们了解到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实质作用,形成培训—就业的链条,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开发适合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的工种,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培训项目与广州的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新业态新职业工种,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我市助力。

  (三)着力落实权益保障。推动在立法层面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规定,形成明确可依的法律条款和纠纷解决机制,统一认定劳动、劳动关系的具体标准,形成保护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的一致性意见。推动行业安全培训、安保措施、强制保险等制度健全完善,推动政府部门之间不断加强交流配合,监督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四)着力做好公共服务。持续提高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共享水平,在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建立多元主题托育服务体系,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我市住房保障水平。

  感谢您对我市新生代农民工融入问题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5月29日

  (联系人:谭昕,联系电话:020-83374631,19802003650)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浏览次数: -
分享文章到
返回顶部 打印页面 关闭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