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专题 > 专题报道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501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表时间: 2024-08-13 09:49 信息来源: 市人社局 职业能力建设处 浏览字号:

穗人社函〔2024〕309号


袁嵘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健全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强化现代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提案》(第5018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认真研究办理。市人社局由局主要领导领办此提案,牵头制定了《办理工作方案》。期间与您多次电话沟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委员提出技能人才引入和培养不足的回应

  (一)关于“职业技能人才相关问题文件未及时更新,与入户政策适配性有待提高”方面

  1.当前情况:我市现行引进技能人才入户的政策文件有《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的通知》(穗府规〔2020〕10号)、《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州市公安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穗人社规〔2022〕2号)、《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引进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目录的通知》(穗人社函〔2019〕985号)。其中,《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五)款规定:“来本市创业或就业,同时符合从事目录内职业、获得证书并参保半年以上、具有相应职业资格并在相应年龄范围内或从事我市紧缺急需行业工种的人员,可申请将户籍迁入本市。”目前,市发展改革委已启动“1+1+3”迁入户政策修订,研究优化调整有关职业、工种目录制定更新的方式,提高人才入户与我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匹配度,切实保障符合条件的职业技能人才、紧缺工种人才享受入户政策。通过实施产业导向的入户政策,吸引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留穗就业创业,为我市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下一步举措:一是做好特殊技能、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入户工作。按照2023年1月印发的《广州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办法》(穗府办规〔2023〕1号)“第三条积分制入户主要面向长期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居住的非本市户籍人员。特殊技能、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入户,纳入积分制入户管理范畴。”的规定,市发展改革委在年度总量控制类入户指标中给予一定数量的指标用于特殊技能、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入户,2024年度特殊技能、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入户涉及11个部门,12个类别。接下来,将根据我市人才需求,动态调整特殊技能一线从业人员类别,适当增加入户指标数据,让更多技能人才享受入户政策优惠。二是在探索优化放宽入户条件和年龄等方面,力争吸引高素质技能人才留穗就业创业,为我市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根据我市引进人才入户政策情况、修订更新我市引进技术技能人才目录,更好地推动广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发展,切实保障工匠型人才入户广州,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关于“补贴政策还不够,劳动者认定职业技能资格的主动性有待提高”方面

  1.当前情况: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粤人社规〔2023〕13号)、《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参保企业职工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有关工作的通知》(粤人社规〔2023〕3号)等政策文件,联合市财政局等4个部门出台《关于转发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通知》(穗人社函〔2022〕232号),印发《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首批项目制培训工作的通知》(穗人社函〔2023〕418号)、《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备案工作指引>的通知》(穗人社发〔2024〕3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制培训的补贴发放标准进行细化。同时,制定出台《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广州市职业技能培训紧缺急需职业(工种)补贴标准上浮的通知》,推动实施紧缺急需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上浮,积极落实以高水平就业为导向的均等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今年至6月底,全市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8978人次,发放补贴资金10408.11万元。

  2.下一步举措:一是计划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广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提高劳动者从事技能岗位的职业荣誉感。二是持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相关政策,加强与省人社厅的沟通请示,确保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制培训、创业培训补贴等培训补贴政策落实到企业和劳动者。三是开展好“民营企业技能培训服务季”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既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又进一步提高培训精准度,调动企业员工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确保符合申领补贴条件的企业和劳动者实现能申尽申、应享尽享。

  (三)关于“缺少竞技平台且部分工种无对口的评价单位,职业技能人才社会评价偏低”方面

  1.当前情况:一是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采取市区联动、市属部门联合、行业推荐和“送政策、送服务”上门等方式,积极发挥优质企业、技工院校和社会机构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方面的主体作用,有序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目前,我市已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482家,其中企业用人单位367家、技工院校37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78家,涉及职业(工种)近600个,居全省前列。今年至6月底,我市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78039人次,获得证书合计66167人次,同比增长13.74%。二是不断拓宽职业技能评价范围。面向新业态新职业进行职业标准开发,广州市申报的“数据库运行管理员”成为2022年9月份人社部新增颁布的18个新职业之一,由广州市牵头开发的对应国家职业标准已通过终审会;2023年继续申报的云服务操作员、工业数据采集技术员、车联网安装师被合并为云网智能运维员、工业互联网运维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并列入人社部2024年5月公布的新职业(工种)公示目录,申报的生活服务体验员被直接列入公示目录。三是我市在全国率先推行“组织一次考试,同时核发技能等级证书及企业认证证书”的职业技能评价新模式,目前已进入常态评价阶段,与今日头条等数字龙头企业确定了2个职业(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对应的企业认证证书进行互通互认。截至目前共有1368人次报名参加,获证748人次。四是提升劳动者认定职业技能等级的主动性。开展“民营企业技能培训服务季”活动,面向民营企业和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政策宣传,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加大对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宣传力度,通过广州日报、技能中国、学习强国、主流网站等媒体平台,宣传我市技能人才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风尚。

  2.下一步举措:一是持续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根据国家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工作的相关部署要求,做好企业申请机构备案和开展评价的服务指导工作,引导企业充分发挥自主评价的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职业岗位标准建设和试题开发工作,鼓励链主企业和大型龙头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技能人才评价服务。积极进行新业态、新工种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工作。二是深入广州各行业企业调研,加大力度推进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行业企业评价规范评审等工作;向社会各界征集开发需求,满足广州市企业在新技术、新业态持续发展下的技能人才评价需求;健全小众工种职业技能评价标准体系,加快打造广州市人才高地。三是加大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技能人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大意义和突出贡献,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时代新风,引导和激励更多劳动者成为产业行业高技能人才。

  二、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近年来,广州市立足“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发展战略,聚焦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技能人才发展全链条,培育现代化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目前,全市共有技工院校20所(其中,技师学院8所、高级技校4所),1所职业技术教学研究机构。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世赛中国集训基地18个。广东省高水平技师学院3所,入选广东省高水平技师学院创建单位2所、入选培育单位1所,5所民办技校入选广东省示范性技工学校。积极发挥市财政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保障功能,2024年市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技工教育21.4亿元,安排竞赛集训及相关工作经费约1571万元。截至2023年底,我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88.82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40.6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重达36.1%,居全国全省前列。

  (一)基本情况

  1.优化政策平台,涵养产业人才培养“蓄水池”。坚持横向联动、纵向推进,我市积极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高技能人才发展政策支持。一是注重“横向联动”,与发改、教育、国资等各部门合力推动技能人才培育,相继出台了推动“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若干举措、职业技能培训十项专项行动、提高我市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政府引导+行业企业主导+院校/培训机构参与”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模式,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二是注重“纵向发力”,指导各区结合实际创新技能人才政策。如黄埔区出台“万名工匠”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番禺区面向长期扎根一线的专技人才和技能人才设立区政府特殊津贴“名家计划”;花都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紧缺急需产业的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政策体系,打造了立足本地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蓄水池”。

  2.夯实培育平台,持续打造产业人才培育“新阵地”。一是牵头成立“大湾区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由市人社局牵头组织,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总工会、南沙区人民政府共同指导,吸纳近150家大湾区高校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入盟,首批设立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等14个专委会,成立专家库凝聚“智库”力量,为大湾区技能人才交流合作提供重要平台。二是依托16家在穗广东省产业就业培训基地建设,打造布局合理的“战略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技能等级评价+实现高质量就业+技能水平提升+社会认可度更高”战略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成长全链条。三是充分运用1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3个产教融合实训示范基地等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提升现代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水平。

  3.提升培训力度,凝聚产业人才成长“源动力”。一是积极发挥院校培育主阵地作用。我市技工院校对准产业链建设产业系,实行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共开设13个大类、178个专业,涵盖一、二、三产业中的400个职业(工种),扶持打造省、市级重特专业161个,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3000多家企业深度合作,携手格力、海尔、美的、广汽等企业组建“订单班”“双制班”“冠名班”。人社部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3所,年均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2.63万名,87.5%毕业生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其中62.7%留在广州就业,充分彰显技工教育助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二是扎实推进产教评生态链建设。制定学生学徒制工作指引,推动全省首批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学生学徒制培训在广州黄埔区备案落地。截至2024年6月底,我市“产教评”培训已备案111人,正在系统备案205人,此外还有5家生态链企业计划开展培训备案476人,备案人数居全省前列。三是大力推进项目制培训。面向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等社会主体公开征集项目,通过“条件公开、公平竞争、择优遴选”等原则,确定开展我市首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共计50个工种、76家承训机构,计划培训2.1万人,有效优化培训供给、提升培训质效。

  4.强化多元评价,畅通产业人才成长“新赛道”。一是推动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大力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2023年推荐产生我市5名首席技师和9名特级技师,居全省首位。打破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职业发展壁垒,共有934名高技能人才通过贯通获评职称,不断扩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二是扎实开展产教评生态链企业自主评价。召开培育辅导期链主企业研讨会、评价工作方案制定研讨工作会、专题沟通会、现场交流调研等方式,推动企业开展自主评价工作。广州率先开展了全省首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自主评价,阿波罗智行科技(广州)有限公司面向其链员企业共16名考生开展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三级)”技能考评。目前共有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的18个职业(工种)企业评价规范通过省人社厅备案。

  5.健全竞赛体系,擦亮职业技能竞赛“金名片”。一是健全职业技能竞赛管理体系。市人社局和市财政局名义联合印发《广州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统筹建立以世赛为引领、全国技能大赛为龙头、省市技能竞赛为主体的全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体系,促进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各项赛事成绩显著。参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广州选手共夺得13金4银7铜26优胜奖,成绩高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参加广东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斩获38金、11银、9铜、20优胜奖,省内领先优势持续扩大;成功在南沙举办第12届穗港澳蓉青年技能大赛,获得5金5银1铜,成绩持续领跑四地。统筹指导各行业(企业)开展市级二类竞赛有序开展,均取得预期成效。三是我市充分发挥竞赛选优育能作用,持续扩大技能竞赛成果,加强世赛成果转化,提升广州技工院校办学水平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质量,聚力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培育。

  6.完善激励机制,优化产业人才发展“生态圈”。一是积极提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鼓励市属国企实行岗位津贴、带徒补贴、技能补贴、职称补贴、兼岗补贴、倒班津贴制度。二是积极提升技能人才政治待遇,多名技能人才荣获全国、全省五一劳动奖章。市国资委设立了支持引育创新人才资金,对监管企业“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技术能手和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给予10万元至50万元奖励;对符合广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的高技能人才,给予10万元到30万元的奖励。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施产业“新工匠”培养计划,支持市属国企创建并用好技能大师(专家)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通过名师带徒、研修交流、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共有13名市属国企职工在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有关项目竞赛第一名。积极推荐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津贴,共推荐11名高技能人才成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目前正遴选6名高技能人才通过省厅审核报人社部,入选人数创历史新高。三是积极开展技能人才宣传活动,通过广州日报、技能中国、学习强国、主流网站等媒体平台,宣传我市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1.推动高技能人才政策文件出台实施。积极推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广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优化高技能人才保障机制,实现到“十四五”末,技能人才总量达410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不少于16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不低于40%的目标,基本形成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2.高质量推进多种职业技能培训。以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为抓手,高质量推进学生学徒制培训和技培生培训。以项目制培训为重点,广泛针对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民营经济和数字技能人才专项培训活动。推进“民营企业技能培训服务季”活动,举办培训资源和企业培训需求对接双选会,解决企业职业技能培训难问题;加大数字领域技能人才培养,更好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和数字技能等新兴领域技能人才培育。落实各项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提高各类培训主体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3.完善技能人才入户和激励机制。加大对技能人才入户支持力度。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加快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畅通技能人才晋升成长通道,健全“新八级工”技能岗位等级设置,积极开展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评聘。提高产业工人待遇水平,完善稳才留才机制,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支持企业在工资总额内对高技能领军人才予以适当倾斜,结合实际实行特岗特酬。

  4.优化高技能人才培育政策和平台载体建设。实施广州市高技能人才领军项目,从省人社厅评聘产生的首席技师、特级技师,以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等高技能人才中,选出10名卓越首席技师和20名卓越特级技师。以现有的63家产教融合实训示范基地和目前评选的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为基础,创新打造2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评选和建设10家大师工作室,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5.持续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精心做好世赛入围选手集训和备战指导,进一步加强与我市国手输出单位的对接和统筹协调,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和支持配合,有力有序推进集训工作,多维高效实施强化训练。指导我市国家集训基地和选手输出单位加强国际交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积极参加国际邀请赛以及赛前考察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市参赛选手备战技能和实战能力。联合市总工会举办广州市产业人员职业技能竞赛;继续做好市级二类竞赛的监督指导工作,积极引导各区、各企业、行业做好竞赛职业工种和区域布局规划,为全市技能人才成长搭建技能比武和脱颖而出的有力平台。

  6.加大技能人才宣传工作力度。利用广州日报、网站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技能人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大意义和突出贡献,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时代新风,引导和激励我市广大青年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心和支持!热诚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8月12日

  (承办处室:职业能力建设处;联系人:肖飞扬;联系电话:020-83528749)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浏览次数: -
分享文章到
返回顶部 打印页面 关闭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