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法治人社建设取得新成效。我市在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中连续五年获评全省A级(优秀)等次,我局在2023年度法治广州建设、“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考评中获优秀等次;南沙区南沙街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评为全国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情况
(一)坚持政治引领,把牢前进方向。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组会等形式认真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重要内容,学习宪法和民法典、行政复议法等法律,全面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出的重要论断和部署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法治建设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截至目前,局党组共开展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活动4场次,2000余人次参与学习。
(二)强化理论武装,提供法治保障。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并邀请省委党校教授作辅导报告,局领导班子带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等著作,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印发局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年度法治建设和普法工作要点,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编发10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专刊》。组织开展2024年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实现参考率、通过率、优秀率三个100%。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情况
局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积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注重发挥局党组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带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上级关于法治建设要求,多次主持局党组会、局务会研究部署局法治建设工作,审议规范性文件和重要政策。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制度,将述法纳入局领导班子成员、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年度述职内容,带动全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三、法治政府建设的情况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策体系
注重立法,稳步推进《广州市鼓励留学人员来穗工作规定》修订,做好《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立法前期工作。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修订局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办法,全年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7件。完善局内部依法行政制度,修订局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完善局公职律师管理、公平竞争审查等工作制度,夯实法治建设“四梁八柱”。
(二)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按照市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我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活动。扎实开展根治欠薪等专项执法行动,重启市本级劳动保障监察办案机制,搭建根治欠薪“码”上办平台,全市共检查用人单位8.044万户、涉及劳动者213.749万人,立案查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731宗、调处劳资纠纷6.035万宗,为11.86万余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约7.96亿元。落实上级关于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的有关要求,印发全市人社系统2024年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推动行政执法质量提升工作计划,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稳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数字人社建设,实现市级保留114项人社业务100%可网办、111项零次到场办理,率先在全国人社领域上线全部依申请业务智能咨询平台并提供咨询逾2000万人次;上线“云窗口”推进“云服务”,在我局政务大厅及11个区部署“政务晓屋”,实现服务事项“跨域通办”。强化执法监督,对545宗案卷进行评查,举办全市案卷评审会遴选10宗优秀案例。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在全市率先出台我局行政复议抄告监督指导工作办法并向相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出监督指导工作函。做好行政复议、诉讼工作,复议案件撤改率、诉讼案件败诉率分别同比下降77%和80%,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被诉第一审行政案件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超70%。按时办理司法建议、检察建议,自觉接受司法监督。
(三)发挥法治保障,增进民生福祉
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精准兜牢民生底线。打造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率先全省开展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建设。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352场、提供就业岗位125.66万个,新增就业人数34.33万人;建成创业基地124家、带动就业20.13万人。稳妥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有序调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费基。全市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伤残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2070元/月、6358元/月。建立企业年金企业超2900家,覆盖职工近51万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44.70万人,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38.40万人。引进人才入户3.87万人、发放人才绿卡1117张,新进站博士后786人、在站博士后2312人。出台市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办法,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倍增计划,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超2700家、行业规模居全省首位。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设立涉农民工等专门速裁庭和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开启“智慧仲裁”,全市受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案件23.4万件,案件结案率99.22%,调解成功率85.47%。
(四)落实普法责任,提升普法实效
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度,制定局年度普法工作要点,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八五”普法。举办2期“法治人社与你同行”等大型现场普法活动,开展送法进企业、社区、校园等“送法上门”活动。做强“广州人社”微信公众号,2024年累计发布政务微信341条、关注量超421万,宣传影响持续扩大。联合广州日报新花城共同打造“广州人社政策直通车”,覆盖全市140多个街镇,打通人社政策传递“最后一公里”。
四、存在的不足
(一)法治思维与能力还需提升。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还不够系统,个别人员法治知识匹配和主动学习意愿还需加强,运用法治思维方式解决难题能力与事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有差距,如运用法治思维开展人社领域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和开展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人社服务水平还需提升。人社服务领域广泛多样,但政务服务水平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与其他部门间数据交换不够顺畅,部分申请表格要素过多、填报较繁杂等问题,制约服务效率,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普法宣传效果还需提升。人社领域政策多、专业性强,业务更迭速度较快,传统普法宣传与政策解读形式较为单一,造成部分政策宣讲普及力度不足、效果不好,人民群众未能及时知晓并享受政策红利。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强化思想引领,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抓住“关键少数”,落实领导干部述法和学法制度。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全体干部职工法治素养。
(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重视立法和规范性文件管理,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落实执法“三项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稳步推进包容审慎执法。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自觉接受监督,维护司法权威。
(三)提升服务水平,强化人社普法。稳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加快“数字人社”建设,严格落实普法责任,不断创新宣传手段渠道,延伸宣传触角,不断提高人社政策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