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广州市人社局召开2025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全省人社工作会议和省市“全会”部署要求,传达市领导有关批示精神,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志明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2024年全市人社系统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围绕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题主线,抓改革、谋发展、惠民生、强保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33万人,排名全省第一;广州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斩获7金,居全国各城之首;在全省率先建设120个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建成全国首个和谐劳动关系主题公园;揭牌全省首个大湾区跨境劳动关系服务示范中心;出台全省首个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目录;设立全市首个“百千万工程”技能学院;提出人力资源服务业倍增计划,规上企业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持续领跑全省;发布全国首个《网络招聘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举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意向签约广州项目92个、金额19.4亿元,占全省84%;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及奖项总数均居全省第一;全市人社系统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一是抓改革促发展,服务重大战略展现新风貌。出台“五乐”计划2.0版政策,在港澳地区设立“湾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全市累计设立“湾区社保通”专窗40个,港澳居民在穗参保累计达4.22万人次。港澳籍调解员仲裁员累计办理劳动争议案件800多件。境外人才“考、评、认”全链条政策体系入选省推进大湾区建设规则衔接第三批典型案例。支持南沙创建“港澳创业就业试验区”,南沙留学人员创业园开园,推动港澳居民豁免参保政策在南沙率先落地入选2024年广东自贸区最佳制度创新案例。依托“百千万工程”技能学院,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技能夜校品牌。高水平构建家政服务供给网络,线下建成796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审,197名乡村人才获评职称。二是稳岗位扩容量,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成效。基本建成“15分钟”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建成342个“家门口”就业驿站、101个院校就业创业e站和29个零工市场(零工服务站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累计举办招聘会1390场次,提供招聘岗位127.32万个,服务求职人数107.21万人次。318名服务专员与8500家重点企业结对,累计解决企业用工2.9万人次。建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55个。搭建“穗创汇”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平台,新增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0家,全市124家基地在孵创业主体2.27万户,累计吸纳就业20.13万人次。三是强保障优服务,增进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全市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伤残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4038元/月、2070元/月、6358元/月。稳妥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有序调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费基。全市建立企业年金企业超2900家,覆盖职工近51万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44.70万人,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38.40万人。全市打造“社保服务主题银行”35家,与宁夏、贵州、新疆等3省8市签署社保跨省合作协议。在全省首批开展“退休一件事”试点,实现医保、公积金等事项联办。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惠及企业47.11万家,发放稳岗补贴8.18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全市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1598.9万人,常住人口覆盖率达84.92%。四是聚人才激活力,人才高地建设实现新跨越。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76家,市属单位新进站博士后870人、在站博士后2110人,分别同比增长16.78%、15.93%。新增发放人才绿卡1117张。市工贸技师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3所技师学院建成第一批省高水平技师学院,3所技师学院入选省高水平技师学院创建(培育)单位,4所技师学院全面入驻科教城校区。率先全省开展产教评核心生态区建设,我市61家企业成为省级链主企业,打造20家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家市级大师工作室。全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56万人次,新增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4.6万人次,技能人才总量位居全省首位。增设131个高层次人才特设岗位。新增25人获聘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15个市属公立医院实现平稳入轨。在全省率先出台文化文物事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激励政策。全市25人获政府特殊津贴,居全省首位,创历史新高。出台《广州市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发展办法》,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猎头联盟、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协同产业发展联盟。首次举办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一类职业技能竞赛、顺利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级职称首次评审。推动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黄埔、南沙园区二期建设,白云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投入运营。五是重治理保权益,和谐劳动关系迈出新步伐。在全市推广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事务托管,累计入库小微企业6204家,覆盖劳动者8.48万人。广州市新业态用工保障联盟成员增至81个,覆盖新就业劳动者约85万人。上线特殊工时审批系统,印发特殊工时试点岗位清单。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设立涉农民工、女职工等专门速裁庭。全年受理调解仲裁案件23.4万件,仲裁结案率99.22%,调解成功率85.47%,仲裁终结率78.53%。重启市级劳动监察执法办案,启用根治欠薪“码”上办平台、小程序。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检查用人单位8.04万户,为约11.86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约7.96亿元。六是强内功提效能,综合服务支撑开创新局面。人社业务办理好评率100%。社保卡“一卡通”开通长者饭堂就餐等269项惠民应用,交通出行功能覆盖全国330多个城市。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可网办和“最多跑一次”,97.8%“办事不用跑”,162个服务事项进驻“穗好办”实现“掌上办”。在全市率先开展人工智能与政务服务融合应用,试点16项社保业务智能经办,累计办理业务8.56万笔,95%无需人工干预。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人才大数据平台上线试运行,入库人才1325万人,入选人社部第一批数字人社建设行动“揭榜领题”场景清单。出台政府规范性文件1件、部门规范性文件6件。七是重基层强特色,各区民生事业呈现新亮点。在就业创业方面。荔湾实施“五航行动”,率先发布我市第一个就业服务标准化手册,“绿马甲”就业服务获省厅点赞。花都狮岭打造全市首个省级标准化零工市场,开发“花智聘”线上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24小时线上服务。在社会保障方面。越秀推进社保服务镇村通工程,率先实现社保业务柜台办、自助办全覆盖。在人事人才方面。天河聚焦软件产业人才培育,政策兑现有重点、企业服务有成效、人力市场有聚焦,人才动能持续激发。黄埔深入开展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完成全省第一家生态链培训企业备案,累计17家企业入选链主培育单位,占全省十分之一。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方面。海珠区劳动关系综合服务中心获第一届“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南沙携手横琴等地共建劳动仲裁区域合作RCx机制(RC表示 Regional Cooperation即区域合作,x表示合作地区数量并根据加入合作成员单位相应调整),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仲裁委互设仲裁庭、互聘仲裁员、互联网仲裁共享平台的“三互”共享。从化建有劳动调解组织457个,实现区内各镇街、重点企业全覆盖。在治理欠薪方面。白云加强监管在建工程项目、隐患突出企业和新开办企业,协调处置纠纷3.7万宗,追回金额1.56亿元。番禺在劳资隐患多发的工地和产业园区,设立劳资纠纷“最小调处单元”,吸附化解劳资隐患1500余宗。增城创新农民工“零等待”调处机制,打通欠薪争议化解快速通道,案均办结时限较法定时限总体缩短77.46%。
会议强调,2025年全市人社工作的总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锐意创新,以高的标准、严的要求、实的举措,稳就业、促增收、聚人才、强技能、防风险,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上水平走前列作出人社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明确,2025年全市人社事业将聚焦“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一条主线,对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条高线,夯实“事业单位管理”“专技人才评价”“技能人才培养”三条中线,守牢“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安全风险”三条底线,在推动人社事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展现更大作为。
会议要求,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前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广州实践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