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图片新闻
世赛原型制作项目花魁落广东——广州市技师学院选手为广东省锁定首张进军世赛总决赛门票
发表时间: 2017-01-18 09:40 信息来源: 市人社局 浏览字号:


黄枫杰(右)、黄晓冲(左)分获第一、二名,成功进入终极考核

  2017年1月10—13日,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国家集训队第一阶段(五进二)考核在广州市技师学院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举行。来自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的5名国家集训队选手,历经三天的综合技能展示比拼,最终广州市技师学院选手黄枫杰、黄晓冲以过硬的实力脱颖而出,囊括前两名,成功进入下一阶段二进一的终极考核,率先为广东省锁定首张进军世界技能大赛总决赛门票。

不负厚望  用实力展示集训成果

  “此次比赛很好地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真实地反映了选手的集训成效。选手的进步非常明显,无论是单项技术的提升、心理素质的提升,还是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是扎扎实实的。”原型制作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专家组组长熊志勇赛后对选手的表现大加肯定。

  本次考核,选手需在规定的13小时内制作完成人工电钻产品,需充分展示CAD机械设计、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手工、喷漆等技术,既考核基本功,又考验创新创意能力。


选手在比赛中全神贯注

  选手们在比赛中尽显实力,也各显集训成效。选拔赛“冠军王”黄枫杰一如既往精确稳健,各项技术皆展现“大将之风”;黄晓冲应时而变,在出现状况的情况下方寸丝毫未乱,及时调整状态和策略,于最后环节“反败为胜”;“开心果”强子——王建强(山东省选手)自信心更足,从国家选拔赛时自己遭遇难题不断,到考核赛中不出半点故障,进步惊人;朱森权(浙江省选手)在接连经受家人重病、身体不适的双重压力下,依旧勇于面对,并发挥稳定,其绘图技术更是“领跑群英”,足见其历练后的成长;周华振(上海选手)在精准度及技术运用上进步神速,心理素质更是大有改观,在比赛中沉着冷静,令人欣慰。


裁判的评分一丝不苟


裁判长作技术点评

  “在国家选拔赛中,有的选手分数为50多分,而这次考核所有选手均取得70分以上,尤其是第三到第五名的选手,成绩提升极其明显。单从成绩而言,他们都达到了优良级别。”熊志勇赛后点评道。

  他表示,一个多月的集训效果无疑是明显的,这有赖于集训基地团队的齐心协力,有赖于科学周密的训练,有赖于广州市技师学院、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主辅基地的大局观意识和奉献精神。

不负使命  合力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赛后技术点评结束,选手和裁判、教练其乐融融地合影,在笑语欢谈之间透着依依不舍,不时相互打趣,又相互鼓励。场面欢乐、温情而又感动。


赛后选手各自手持作品合影(右起:黄枫杰、黄晓冲、王建强、朱森权、周华振)


选手、裁判及广州市技师学院副院长刘海波合影


选手、裁判、教练合影

   这一刻,他们俨然亲如家人。

  共同经历全国选拔赛,又一起经历国家集训队集训,他们表示这样的日子独一无二。和谐、融洽成为了注定的团队氛围基调,相互学习、彼此鼓励、共同提高成为了水到渠成的团队心愿。

  “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形成了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不仅要把比赛做好,更要合力地推动原型制作项目与工业设计的发展。”熊志勇与团队自从接过国家集训队集训任务后,光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原型制作项目专家、教练团队必须配备多个工种的行家里手,才能真正培养出“复合型的工匠大师”。“原型制作项目的特点就是综合技能的交叉运用,培养的目标就是复合型人才。从创新的角度而言,只有复合型人才才能系统性地做出真正的创新产品。‘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就是创新驱动,原型制作很好地扮演了这一角色。”熊志勇认为,原型制作项目对于推动大国工业设计发展意义深远。他希望,以世赛基地风范作为带动,以选手所在省市为切入点,加强区域辐射功能,推动原型制作项目大发展。

  对此,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书记、副主任崔立强颇为认同。他认为,综合技能考核是培养大师的方向,“中国智造”需要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工匠大师,原型制作项目任重道远。

  比赛期间,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副主任叶磊赴基地指导,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数控铣项目技术专家李庆光前往基地观摩,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书记、副主任崔立强莅临基地交流。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书记、副主任崔立强(中)莅临基地交流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数控铣项目技术专家李庆光(左一)
在基地参观集训选手训练作品

浏览次数: -
分享文章到
返回顶部 打印页面 关闭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