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绝建筑领域欠薪问题的发生?如何预防员工工伤事故的发生?如何计算工人加班费才合理合法?如何做到单位、员工和谐共赢?12月13日下午,在广州市建筑集团会议室里,不少广州市建筑行业的人力资源代表纷纷举手提问。这是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联合广州市建筑集团举行的建筑行业“送法上企业”活动现场。市仲裁院有针对性地就建筑行业经常出现的用工误区、经典案例进行讲解,解读劳动争议法律法规,还设置了企业用工经验交流和现场提问环节,对提出的问题都一一进行了解答。
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送法上企业
预防为主 护航农民工权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国家、省、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集中宣传及专项检查工作部署,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针对岁末年初发生欠薪争议案件相对集中的特点,以工程建设领域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开展“仲裁服务社会、送法上企业”系列活动和集中宣传活动,将争议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加强劳动报酬争议隐患排查,建立“绿色通道”,及时妥善处置因拖欠工资引发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有效减少了争议发生,为农民工能够拿到工资高高兴兴回家过年保驾护航。
活动现场
多措并举 促案件量下降
依法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关系广大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2017年以来,广州市区两级仲裁机构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综治部门协调,人社行政部门主导,工会、工商联、企联等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多措并举,使劳动报酬争议案件数量、涉案人员、涉及金额出现明显回落。一是加强源头治理,坚持送法到街道、进园区、上企业,解读法律法规、剖析典型案例、现场答疑解惑,组织各类预防培训8期,培训人员2200多人;二是加强多元调处,发挥联动化解争议作用,建立完善仲裁与信访、劳监、工会、法院等部门之间信息沟通、联合会商、协调配合制度,参与诉前联调,开展仲裁案前调解;联合市总工会、市企联、市工商联设立市联调中心并于11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成为广东省内设立的第一家三方联合调解中心,全市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达64.71%,过半的争议纠纷在基层化解;加强调解与仲裁、仲裁与诉讼衔接,加快了争议案件处理进程;三是创新仲裁机制,发挥快捷高效优势,优化简化办案程序,建立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落实快调、快裁、快结,90%以上报酬争议实现快速结案;四是完善仲裁案件分类处理制度,出台简易程序、要素式办案、绿色通道、集体争议案件处理以及重大疑难案件处理一系列办案制度,并予以实施,形成案件分类处理机制,提高处理效能;五是延伸仲裁服务,推行派出仲裁庭、巡回庭、流动庭,采取现场立案、当场调解、及时审理,使有关争议案件就近就便得到处理。
(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