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专区 > 政务动态

百舸争流启新篇,粤港澳生物医药英才共筑湾区创新生态链
——广州市“智荟湾心・博学致用”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时间:2025-05-27 14:26 来源: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专技处

  在全国博士后制度实施40周年之际,为全面落实人才强市建设和“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5月22日至23日在南沙成功举办“智荟湾心・博学致用”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汇聚粤港澳三地专家学者、博士后、企业家、投资机构代表、技术经纪人等近百人,通过学术碰撞、资本对接、产业落地三维联动,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注入人才动能与科技活力。

  政策领航,构筑人才强磁场

  广州市始终将博士后培养作为人才强市战略核心环节,构建起“政策支持、平台支撑、引育并重、服务配套”的全周期扶持体系。活动现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有关领导介绍,广州为在站博士后提供最高36万元生活补贴、2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及30万元安家费,叠加省市区三级资助后的博士后最高可获195万元资助,形成覆盖“引才—育才—用才”的资金保障链。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大湾区核心枢纽,广州目前累计在生物医药领域设立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120个,累计培养生物医药领域博士后超1500名。

  学术交锋,点燃产业变革引擎

  学术交流环节亮点纷呈:惠正奇医药创始人回爱民教授系统解析mRNA医学发展史,深入探讨AI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革新应用;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邓方阁研究员展示“红外—外周血管疾病筛查”技术从科研专利到临床应用再到基层普及的转化路径。五位青年博士后分别呈现可解释性AI模型应用、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等前沿成果,既凸显新生代科研活力,更展现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实力。

  资本催化,打通成果转化之路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路演成为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核心场景,金奖项目吴军博士展示人工智能与医疗大健康的融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苏厚成博士分享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智能体在生物医学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与会学术专家、企业家、投资机构代表从资本赋能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议,解析“临床需求—场景落地—商业闭环”的逻辑。

  圆桌讨论中,投资专家汤健松分享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的转化路径,企业家叶道年指出“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嵌入市场真实需求”,学者粟武提出“技术价值与市场逻辑的平衡之道”,多方智慧碰撞,为破解科研成果转化难题贡献破题之策。

  实地探营,解码产研融合新范式

  活动特别设置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实地考察环节。在广东医谷,与会人员实地感受“孵化平台+产业基金+产业链服务”生态模式——该园区累计引进、孵化企业300余家,贡献产值88.2亿元,展现“创业雨林”培育效应。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参会者实地了解“红鸟硕士班”“跨学科研究中心”等创新机制。前者营造跨领域交流生态,助基础研究拓展边界;后者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应用研究锚定方向。这些机制为博士后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总监现场针对技术转移痛点分享经验,为破解成果转化难题探索实践路径。

  本次活动是广州响应“百万英才汇南粤”号召、广聚天下英才的生动实践,更是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的战略支点、粤港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引擎,其意义远超区域性学术交流。站在博士后制度40周年的历史节点,广州正以“最优政策筑巢、最佳生态引凤、最暖服务留才”的诚意,向全球英才发出邀约:在这片创新潮涌的土地上,每一个科研智慧都能找到转化土壤,每一份创新梦想都能汇聚成推动产业变革的蓬勃力量!

图片1.png

相关附件:

浏览次数:- 返回顶部 打印页面 关闭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